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黄梅探索中国校本课程新路径,让课堂“热”起来“潮”起来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9日17:22 来源: 荆楚网

黄梅县岳飞小学岳家拳操练虎虎生威、县三小黄梅戏唱腔遏云绕梁、蔡山镇中心小学黄梅挑花图案精美、黄梅县一小学生书法苍劲有力……

近年来,黄梅县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创新探索校本课程的“中国路径”,通过系统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将黄梅挑花、黄梅戏等国家级非遗文化融入校园课程体系,不仅为学生打开了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窗口,更通过沉浸式体验与实践教学,厚植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让非遗传承在校园沃土中焕发新生。

弦耕不辍,让课堂“热”起来

黄梅挑花取材广泛,古朴典雅,起源于元代,又名架子花,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金奖”。民间有俗谚“黄梅有女皆挑花”,它也被专家学者称为“无声的抒情诗”。

改革开放以来,黄梅挑花曾被邀请赴前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利比亚、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展演。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黄梅挑花存在制作技艺复杂,传承人老龄化、市场需求萎缩、市场开发程度不够等问题,黄梅挑花手工技艺一度面临失传危险,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刻不容缓。

2006年5月,黄梅县挑花被列为国家首批非遗。2008年,地处偏远的黄梅农村学校蔡山镇中心小学就将挑花作为非遗进校园的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传承非遗。

学校校长王敏介绍,17年来,学校实践探索编写了属于自己的黄梅挑花校本教材;17年来,学校每年在4至6年级挑选100多名学生,充实到挑花社团,赓续传承技艺;17年来,全校师生累计创作了一万余幅制作精良的挑花作品。

“让孩子们从小学习挑花技艺,不能让传统技艺失传,同时通过挑花活动培养孩子们静下心来专注做事的良好品质。”王敏说。2024年秋,学校“梅乡绣苑”挑花工作坊带着师生挑绣的作品参加湖北省第十三届黄鹤美育节,荣获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

当前,蔡山镇小新校区正在紧张建设中,金秋即将搬迁。为布置新校,从2023年开始,学校师生用黄梅挑花的技法挑绣了大量的班训、教室标语、楼层提示、班牌、食堂标语、励志名言等,甚至厕所温馨提示语也用挑花作品替代。

“黄梅挑花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使用价值。只有让艺术融入生活,才能更大程度创新和传承非遗,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潮起来,让更多的人喜爱黄梅挑花。”王敏说。

不完全统计,17年来,蔡山镇中心小学共培养“绣娘”3000余人,挑花作品在省级评选中多次获得金、银、铜奖,学校被黄梅县授予“黄梅挑花传承基地”称号。

薪火相传,让课堂“火”起来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红秆子绿叶,开的是白花,结的是黑籽……”

在黄梅戏发源地黄梅县,唱黄梅戏已成一种习惯。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2006年黄梅县黄梅戏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月26日,黄梅县第一小学戏曲教室内,音乐老师刘莎妲教演黄梅戏经典剧目《打猪草》。刘莎妲的舞步轻盈、顾盼生风。

同学们身着戏服,认真聆听刘老师的唱腔。同学们虽然动作笨拙,但是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也尽彰黄梅戏曲韵味。

刘莎妲18岁时,顺利进入黄梅戏艺术剧院,并从事演员工作。2016年,刘莎妲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毕业后获国戏2020年优秀毕业生称号。先后参演《打猪草》《别洞观景》《盗仙草》《戏牡丹》《传灯》《杨门女将》《五女拜寿》等20多部戏曲作品。

此外,刘莎妲参演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新年戏曲元旦晚会”活动;参加两届北京园博园戏曲展演活动;赴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交流演出。

2022年,刘莎妲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刘莎妲说:“我热爱黄梅戏,因此回到了家乡。现从事教育工作,在戏曲教学中,学校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我想尽我所能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黄梅戏,传播家乡文化。”

学校校长陈旦说,学校每周两节音乐课,其中一节是黄梅戏。几乎每位学生都能唱几曲黄梅戏,黄梅戏社团吸纳了30多名学生。学校也是黄冈市首批黄梅戏进校园的学校之一。

“黄梅戏课堂十分火热,学校的书法教学,也远近闻名,小有成就。”陈旦介绍,近年来,教师邓桂华、何术老师获得湖北省书法比赛金奖;学生鲁骏哲、朱源锴获得湖北省书法比赛金奖;学校获得“湖北省兰亭学校”称号。

据悉,黄梅县一小有120多年办学历史,学校延续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修身、以字促美的教学理念,先后走出了著名作家废名、神话作家周濯街、革命烈士邓雅声等名人。

赓续文脉,让课堂“潮”起来

一招一式,当“燃”不让。

位于黄梅县大河镇岳飞小学的岳飞铜像前,岳家拳精英队50多名小拳手,在武术拳师雷超的带领下,操练岳家拳。操场上的吆喝声,吸引了家长们的围观、喝彩。

800多年前,南宋“风波亭”事件后,岳飞四子岳震、五子岳霆避难距离大河镇近郊的黄梅养马岭,岳家军及其后裔追随定居并相互联姻,岳家拳开始流传。

800多年来,岳家拳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深受黄梅群众的喜爱,世代赓续相传。坐落于大河镇的岳飞小学,是全国7所岳飞文化联盟学校之一,也是黄梅岳家拳训练与传承基地,一直以来在努力推动岳家拳的传承与发展。

学校坚持“弘扬岳飞精神,传承中华美德”的办学理念,秉持“文以载道,武可修身”的从教思想,在少年儿童中广授岳家拳。在全国武术之乡比赛中,岳飞小学的学子先后斩获了36枚奖牌,其中金牌3枚。

国家非遗岳家拳传承人雷杰,系岳家军将领雷如蹉26世孙,曾获得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金奖。雷杰之子雷超,子承父志,现在岳飞小学教授岳家拳。

今年5月27日,第十九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落幕,黄梅县代表队以6金6银3铜创下历史最佳成绩,雷超一举斩获全国武术比赛金牌。

“不能将孩子困在教室,要将孩子们带出教室,带出黄梅,打开格局,开阔眼界。”校长聂红杰说,学校不仅组织孩子们操练岳家拳,还创编了《满江红》少儿武术体操。通过岳家拳的操练、学习及外出比赛展演等,孩子们变得自强、自律、自信起来了。

策划:瞿雄鹏  王焱尧

文字: 曾达飞 吴慕枫 郑鉴峰

摄影:余海青 王安淇

通讯员:黎军 汪飞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