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神农架第二届网评征集98】视评:从大九湖出发,看神农架生态蝶变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5日14:35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在神农架群山中,大九湖宛如一面被打碎的镜子,九块晶莹的碎片散落在海拔1700米的高山盆地。这片华中地区唯一的亚高山泥炭藓湿地,不仅是金丝猴的乐园,更是一面映照神农架生态保护智慧的明镜。大九湖用二十年光阴写就的生态答卷,向我们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解的故事。

二十年前的大九湖,曾是被猪圈与农田割裂的破碎湿地。村民们在湖边种上蔬菜、圈养牲畜,湿地的蓄水能力逐年衰退,雨季洪水泛滥,旱季湖床龟裂。曾经连绵的水域被分割成零星的“水洼”,泥炭层裸露的土地如同大地的伤疤。

但神农架人没有坐视家园的生态恶化,《大九湖湿地保护修复与合理利用专项规划》《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及泥炭藓恢复规划》等文件相继出台,为大九湖的重生绘制蓝图。当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近400多户居民告别世代居住的湖区,搬迁至20公里外的坪阡,为大九湖的自然恢复腾出空间。修筑蓄水暗坝、封堵人工干渠、疏浚自然径流、种植泥炭藓、建设鸟类栖息岛,一项项举措让大九湖的生态逐渐复苏,曾经干涸萎缩的湖泊,再度波光粼粼。

在人类退让的土地上,自然开始了神奇的修复。拆除的建筑废墟上,如今已长出茂密的莎草;140公顷的泥炭藓湿地如绿色绒毯铺展;各鸟类总数已超过250种。在湿地深处的“鸟类栖息岛”上,夜鹭用芦苇筑巢,䴙䴘在水草间育雏,而不远处的观景台上,游客们隔着望远镜静静观赏,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恰好的距离。人类不再以主宰者自居,而是学会做自然的旁观者与协作者。

大九湖的成功蜕变,只是神农架生态保护的一个小小缩影。在神农架林区,金丝猴数量已增至1600多只;在老君山,消失十年的林麝踪迹重现;整个林区的森林覆盖率已达91%,负氧离子浓度常年超7000个/立方厘米。更深远的是观念的转变:曾经的伐木工人成了护林员,采药人转型为生态讲解员,当地的神农架酱酒更是将“保护水源”写入酿造工艺的第一准则。

从“向自然索取”到“为自然留白”,从“征服荒野”到“守护荒野”,这是一场生态修复的和解叙事。神农架人用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不是发展的对立面,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当万鸟的翅膀掠过湖面,那泛起的涟漪不仅是水的波动,更是生命对和谐共生的完美应答。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梅慈宇(枝江市问安镇人民政府)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