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与清江交汇的“两江明珠”宜都,一场关于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正轰轰烈烈铺开。作为湖北县域经济的“领头雁”,宜都深谙“木桶理论”真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在时代大潮中激荡出“宜都都宜”的澎湃乐章。
然宜都的进阶之路,恰是一场“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的辩证实践——以产业硬核实力为矛,以文旅破圈突围为翼,以生态绿色屏障为盾,在湖北战略支点建设中淬炼出“宜都样本”。其发展之路,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殷殷嘱托与视察宜昌重要讲话精神最鲜活的实践注脚。
从“化工围江”到“全球坐标”,锻造硬核“长板”。宜都的工业转型,是一场“壮士断腕”与“向新而生”的双向奔赴。2018年,宜都主动打响长江大保护“第一枪”,主动在“破”与“立”中作出艰难选择,启动数十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化工产值一度下降25%。阵痛中,政府撬动15亿元绿色债,建成宜都化工园,产能翻番。2024年,宜都高新技术企业达240家,六大支柱产业贡献GDP超60%。宜都化工园质量服务站为81家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质量问题1300余个,节约成本860万元。产业长板的硬核,源于“断腕”的决心与“聚链”的智慧,正如武汉“光芯屏端网”集群的崛起,宜都以“小城之躯”展现了湖北县域的工业韧性。
从“山水卖点”到“文化流量”,补齐资源“短板”。底蕴深厚的巴楚文化曾是深藏的明珠。宜都近年来以“活化”理念补齐文旅短板,大胆探索“流量爆红”的突围路径。深耕国家非遗“青林寺谜语”,建设青林谜镇,融合谜语馆、温泉康养、奇幻水世界等业态,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宜红茶”借力“中欧地理标志互认”打入国际市场,品牌价值达11.36亿元。全球唯一冬虫夏草生态抚育基地、清江鲟鱼谷工厂化养殖基地成为网红打卡地。土老憨集团打造柑橘博物馆,以沉浸式体验赋能农业IP。2024年文旅综合收入79亿元,印证“流量”正转化为“留量”。这不仅是文旅发展由弱变强、由量到质的飞跃,更彰显了以文塑旅的决心,其成果来之不易亦弥足珍贵。宜都的破圈之道,让沉睡千年的文化基因焕发出新时代光彩。
从“断腕治污”到“点绿成金”,筑牢绿色“底板”。万里长江奔流至此,赋予宜都“三江交汇城依山”的瑰丽画卷,也赋予其守护长江清江生态屏障的重任。宜都坚决践行“共抓大保护”的历史使命,顶住巨大压力,关停搬迁100家散乱码头,腾退长江岸线11公里。曾支撑一方经济的庞大鲟鱼养殖网箱全部上岸,渔民转产转业。强力推进“两江一河”区域综合整治,岸线复绿面积大幅提升。这种壮士断腕的坚定与生态优先的执着,使宜都成为湖北省唯一荣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的全国百强县市。生态底板之固,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立规矩”的生动回响。
以产业“含新量”提升经济“含金量”,以文化“软实力”激活发展“硬支撑”,以生态“高颜值”创造生活“高价值”。“宜”路向前,未来可期。宜都的探索,为湖北县域经济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提供了鲜活的“支点样本”。这座“两江明珠”之城必将持续闪耀,不断书写“宜都都宜”的崭新传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徐勇 (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