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省直资讯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文物传播大赛】 | 从中山舰看首义精神在百年航程中的回响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4日11:51 来源:

武汉金口江畔,中山舰静泊如史。这艘自辛亥烽烟中驶出的功勋战舰,承载着首义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原始火种,从辛亥烽烟中的新生巨港,到抗战烽火里的英雄之城,再到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的澎湃核心,其斑驳铁甲上密布的87处弹痕,恰似一部镌刻在钢铁上的武汉城市传记,每一处弹痕、每一道铆钉,都在历史长河中与今日湖北“建成支点”的壮阔航程隔空对话,见证着首义精神如何从血火记忆蜕变为时代动能,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沧桑与荣光。

沉舟侧畔,在烽火中淬炼英雄城魂

中山舰的沉浮轨迹,是首义精神的生动注脚,映照出武汉百年发展的壮阔光谱。1911年,武昌城头的枪声划破长夜,首义将士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毅刺穿帝制铁幕,当孙中山于次年踏上永丰舰甲板,这艘钢铁巨舰便成为首义精神的移动丰碑。1922年,陈炯明叛变之夜,炮火映红珠江,孙中山于永丰舰上坚守55个昼夜,舰桥成为救亡图存的临时中枢,舰长欧阳格率官兵血战叛军,舰身中弹百余处仍岿然不动,此等“宁为玉碎”的决绝,正是首义精神的铁血续章,更是武汉作为“英雄之城”的钢铁胎记。1938年秋,武汉会战硝烟蔽日,中山舰在长江金口段以身为盾,六架日机轮番轰炸中,舰长萨师俊双腿炸断仍紧握舵轮,高呼“全舰官兵誓与军舰共存亡”,最终与25名将士共殉江涛。这悲壮沉没,恰似首义精神在至暗时刻的淬炼升华,首义将士用鲜血浇灌共和幼苗,中山舰以自沉告诉世人,中华民族的脊梁永不折断。

中山舰的沉没与武汉城市的崛起,共同铸就了这座城市不屈的精神风骨,都是对首义精神的最新诠释。2019年“中山舰首义精神国际巡展”远渡重洋,舰模所至皆激起华侨“振兴中华”的共鸣;2020年武汉抗疫时,方舱医院墙上“敢为人先”的标语与江畔的中山舰隔空对话,与当年首义将士的勇毅、抗战军民的坚韧一脉相承。

今日停泊于博物馆的中山舰,早超越钢铁之躯的物理存在,其沉没处翻涌着“英雄之城”的血性,其展陈室跃动着“设计之都”的创意,其精神辐射助推着“长江芯港”的崛起,参观者在凝视舰体伤痕中回望历史,创业者在舰舱弹痕前汲取闯劲,建设者于首义广场谋划未来,这艘铁舰正以无声的雄辩告诉世人,武汉的每一次命运转折,皆因深植“敢为人先”的基因。中山舰的航程从未终结,它正化身城市精神的旗舰,承载着“天下为公”的理想,引领武汉在新时代破浪前行。

重生载道,在星火中照亮文明方舟

中山舰的修复与重生,象征着历史伤痕的愈合与精神血脉的赓续。1997年整体打捞,如打捞起一段沉没的民族记忆。修复者们以敬畏之心抚平钢铁创伤,还原其历史原貌,使其成为“移动的教科书”。今日舰上陈列的长方形铜牌、青花瓷碗、泛黄收报单,这些出水文物皆如时光之窗,使历史可触可感。

当锈迹斑斑的舰体重现天日,武汉也开启了历史文化资源的觉醒之路。中山舰博物馆在金口拔地而起,年均接待游客百万,带动古镇旅游收入三年翻番;数字技术让1938年的血战场景在VR眼镜中重生,青少年在沉浸体验中触摸城市记忆。2023年“中山舰与长江文明”国际研讨会吸引二十余国学者,带动金口古镇旅游收入激增40%。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艘“移动的文物”启示着湖北深挖“首义文化富矿”,激活了整座城的文化基因。从武昌红楼变身辛亥革命博物院年接待游客百万,到汉口老租界区活化为首义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山舰的修复工程,恰似武汉城市更新的隐喻,在保留历史筋骨的同时,注入时代新血。

从曾侯乙编钟的《楚商》韵律、黄鹤楼诗篇的墨痕翩跹,到辛亥首义的枪声波纹、武汉方舱医院的抗疫誓言,这些文明基因与智慧不断碰撞交融。今日中山舰静泊江畔,其精神辐射正助推武汉重塑“九省通衢”的荣光,重塑着“宁碎不屈”的楚人风骨,印证着孙中山“天下为公”理念的普世价值,让首义精神成为永恒的坐标,为湖北支点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文化历史资源。

扬帆致远,在远航中重塑江海走廊

长江浩荡东流,于上海吴淞口拥抱太平洋的万顷碧波。这条横贯中华大地的黄金水道,正从传统内河航道蜕变为联动陆海的战略走廊,当长江经济带与海洋强国战略在历史性握手,一曲“江海共济”的壮阔交响正在神州大地奏响。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邗沟通江淮,创中国最早人工运河;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宝船从南京龙江关启航,船队载着景德镇瓷器、湖州丝绵劈波斩浪;汉口开埠后“万里茶道”直抵圣彼得堡,武汉成为内陆茶叶走向世界的枢纽。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更构想了“东方大港”与长江深水航道网络。这些历史印记揭示着,长江从来不是封闭的河流,而是通往蔚蓝的文明通道。

如今,中山舰首所指的方向,正是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崛起的“星河”,北斗导航芯片在此研发,快舟火箭从此问天,“武汉造”激光设备占全球市场过半;江面货轮穿梭如织,亚洲最大货运枢纽花湖机场通航,重现“货到汉口活”的商贸盛景。2023年,以中山舰为纽带的“长江文明国际论坛”吸引二十余国学者,楚商大会签约项目破千亿。这座曾以“钢的城”闻名的工业重镇,正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内陆开放“新沿海”。

从郑和宝船扬帆的古老航道,到万吨巨轮穿梭的黄金水道;从“茶船古道”的悠悠帆影,到量子通信的跨海光缆,这条横贯东西、联动陆海的战略走廊,终将承载中华民族驶向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的深蓝未来。

文物不言,却在数字光影中发出震撼灵魂的呐喊。中山舰早已超越钢铁之躯,化为“精神方舟”。新时代的湖北,正以首义精神为舵,以支点建设为帆,驶向民族复兴的深海。

稿源:荆楚网

作者:袁芳(夷陵区委组织部)

责编:叶辉

为了让更多公众参与、展示个人作品,本次大赛征集预计将持续至8月底,经综合评审后,将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同时择优在主流媒体和博物院宣传平台进行专题展示。

投稿请发送至指定邮箱 xhgmwwcbds@163.com,邮件标题需按【辛亥革命文物传播作品征集】类别 + 姓名(集体名)+ 参赛作品标题规范填写,内容备注联系方式。

点击链接,参与百年辛亥 民族丰碑——“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文物传播大赛!

【责任编辑: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