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我为群众办实事】改“面子”换“里子”,黄石468个老旧小区焕新颜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7日19:20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阮琼 通讯员 张欢欢)修整绿化带、增加停车位、加装电梯……2019年以来,黄石市468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旧改改“面子”,更要换“里子”。7月15日,记者采访了多名社区居民、基层干部等,共同为破解老旧小区改造的难点痛点问诊寻方。

上下畅通,源建里老街会“呼吸”

进入7月,主汛期来临。随着一场场大雨倾盆而下,西塞山区源建里老街仿佛会“呼吸”,黑亮的柏油路面不见积水,在雨后显得格外干净利索。

“还好前两个月街上改造完工了,不然这个雨季难熬的很。”今年68岁的卢友生住在街尾。暴雨过后,他上街转悠了一圈,雨后空气清新,柏油路整洁干净,小花坛里植被碧绿葱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心情格外的舒畅惬意。

卢友生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见证了源建里老街的发展变迁。他向记者介绍,源建里路顺山势而建,每逢汛期,泥沙俱下、浊流滚滚,在暴雨中化身“悬河”汇入长江。“雨量大的时候,甚至能把预制板的路面顶起,最深积水能没过膝盖。”卢友生边回忆边比划着说,那时候老人们有的卷起裤腿,深一脚浅一脚地趟水前行;有的则站在路边,望着积水发愁,不知道该咋过去。

变化发生在2024年9月。作为西塞山区重点民生工程,总投资约1700万元的源建里路综合改造项目启动。工程基于排水项目治理,新建箱涵、修复明渠1.2公里,项目重构了排水体系,将污水管埋入底下,并进行了40多处错混接精细化改造。

地底下的“水脉”畅通了,地面上的车流也要通畅。“以前这条街是用预制板铺就的水泥路面,路面高差大,无法通车,只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改造后,原来三米宽的坑洼路面变成了最宽处达10米的双车道柏油路,与原有道路形成“8”字循环路,缓解了中窑湾路的交通压力。

如今,源建里旧貌换新颜。项目不仅保留了街区文化特色,还在600米沿街墙面上新增本土风情彩绘,路边设有红砖围栏,小花坛与拱门构成了连续景观带。“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深挖源建里的文化,将源建里的大动脉改造持续向神经末梢深入,推动更小治理单元的形成。”上述负责人说。

里外兼顾,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漆黑的柏油路宽阔平坦、参天大树姿态各异、生态停车位整齐划一……夏日午后,下陆区大塘社区花园小区里,几个居民围坐在树下休憩话家常。

据悉,花园小区和花苑小区建于2001年,居民大部分为冶钢职工及家属,属典型的单位型小区。由于小区建成年代久远,不少基础设施已经老化失修。在该社区里其他的老旧小区改造完工后,居民们翘首以盼,希望统一纳入改造范围,但因小区不符合‘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的政策要求,被暂时搁置下来。

随着政策变化,2005年前建成的小区也逐步被纳入旧改范围,近年来黄石市住更局对全市老旧小区逐一进行把脉会诊,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系统化、特色化、精品化推进有序改造,2024年,借着“发展大道片区旧改”的东风,花园小区和花苑小区的旧改终于提上日程。

但改造资金是有限的,小区改什么?怎么改?小区居民的期盼成为改造重点。

2024年上半年,社区召开意见征求大会,广泛听取居民意见,最终确定了群众最为关心的路面刷黑,管网改造、道路照明、集中晾晒、停车规划、绿化休闲等改造项目。特别是在确定口袋公园、路灯选址、休闲亭安装、绿化休闲点位等改造项目上广泛收集意见建议打消居民顾虑。

在改造过程中,小区居民对停车位规划和公共绿地改造意见不一。“有的居民认为改了绿化变停车位,出门就是停车区域,存在安全问题,我们就将绿化和停车区域整体往外挪;有的居民觉得几颗广玉兰树下乘凉挺好,我们就将枯死的树木移栽,重新规划休闲桌椅区域……”大塘社区党委书记吴小桂边走边介绍。

自去年6月进场施工以来,两个老旧小区的路面由旧到新,环境由差到美,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前两个月一期已经完工开始验收了,小区环境越来越好,不少居民都搬了回来。最近经常看到有居民搬运建筑垃圾,大家伙儿都在重新装修,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吴小桂透露,先改群众最为关切的“里子”,后改“面子”。今年下半年将开启二期改造,进一步满足居民的其他需求。

改善的是居住环境,凝聚的是民心,彰显的是城市温度。聚焦为民、便民、安民,黄石更多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正在“改”到百姓心坎上,越来越多的老城区、老街区实现“逆生长”,焕发“新活力”。

【责任编辑:吕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