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堞临江势欲吞,楚山巴水此中分”,清代诗人用点点墨痕勾勒出一幅气吞山河的壮阔图景。而当长江与清江在宜都相拥,浪花里翻涌的不只是水流,更是一部活的史诗,宜都这颗美丽的“两江明珠”在时代浪潮中书写着永恒与蜕变。
宜都地处长江与清江交汇处,东接江汉平原,西扼三峡门户,素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之称。宜都的地理战略地位在现代依然显著,是长江经济带的关键节点,也是支点建设的重要部分。大型货轮在三峡船闸需翻坝转运,宜都的枝城港成为重要的物流中转站,承担煤炭等大宗商品的集散任务;水道、铁路、公路在宜都形成“水铁公”联运体系,辐射中西部城市。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这片土地的战略价值。
“有水能使清江清,树叠罗汉绿荫荫。侍从旁边无人问,宜都境内不用寻。”这就是高坝洲镇青林寺谜语村,2025年的青林寺谜语竞赛也在这里火热展开,通过“非遗+赛事+互动”的创新,将青林寺谜语中“口传心授”的民间智慧转化为可视化、可参与的现代竞赛形式。非遗的薪火,正以全新的方式燃烧。变的是形态,不变的是宜都千年的文化血脉。
传统药物研发长期面临周期与成本的双重挑战,东阳光药业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药物研发深度融合,书写了“老树发新枝”的转型篇章。近日,工信部公示了第一批《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名单》,宜昌市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物制造过程精准控制”案例入选,成为全国首批16个典型案例之一。东阳光利用智能大数据分析平台的较优控制策略建议,降低了异常批次出现的概率,抗生素发酵产能提升了15%,降低综合成本约10%,企业效益增加逾6000万元。让AI变为能直接提升产能、降低能耗的“生产力工具”,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惠及一方土地的仁心。
水,是宜都永远不变的生态底色。在位于宜都高坝洲镇的清江鲟鱼谷养殖基地里,每一个鲟鱼养殖池都配备了处理池,将来自清江的水循环利用3次达二类水质标准后排放清江,从以前的污染严重的网箱养殖到如今的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对清江河的生态修复。清江河的生态蝶变,见证了宜都人绿色发展理念的与时俱进。变的是网箱,不变的是和这片江水的和声共鸣。
永恒的江,常新的城。在支点建设的新浪潮中,宜都在守住文化根基的同时不断探索蜕变的契机,真正找到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用实践证明宜都努力当好全省支点建设县域排头兵的决心。有些东西永远不变,正是为了更好地拥抱改变。宜都这座城市的魅力,正在于它既能听见2000年前的江声,又能奏响面向未来的乐章。江流千古,创新永恒,这座千年古城找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正在新时代绽放夺目光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覃露露(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人民法院)
责编: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