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的松宜矿区曾是湖北省第二大煤炭生产基地,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宜都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共生之路。
生态修复是转型的基础,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19年宜都市抓住湖北省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试点机遇,争取资金1.6亿元,基本消除了矿区地质灾害隐患,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为后续农业、林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产业创新是转型的关键,资源型地区转型不能简单依靠政策“输血”,而应通过资源自我综合利用实现自我“造血”。近年来,宜都通过“三链融合”模式,推动松木坪镇产业从单一煤炭向多元产业转变,形成了“种植-加工-文旅”的产业链闭环。“松禾溢香”这一区域特色品牌就是宜都市松木坪镇绿色转型的缩影,政府主导成立的松禾溢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品种、耕作、管理、收储、加工、销售“六统一”的经营模式,带动全镇5000亩粮油实现高标准种植,销售大米40万斤,与200余家市场主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24年被评为宜昌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充分展现了宜都市产业转型发展的潜力与活力。
文化传承是转型的灵魂,创新文化传承不仅是保护历史记忆,更是打造地区特色、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宜都市将工矿文化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打造特色文旅IP,陈家河采煤研学基地的成功运营,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生。同时,依托农耕文化,通过“油菜花节”“插秧节”“丰收节”等农文旅融合活动,推动“禾香田园”环线的引擎效应加速释放。2024年宜都市松木坪镇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0万元,部分村突破5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200万元以上。
松木坪矿区的华丽转身,是宜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从“废旧矿区”到“万亩良田”,宜都用一片绿色的希望田野,诠释了宜都市服务湖北战略支点建设的担当、智慧与“都宜”魅力。“松禾溢香”,不仅飘散着稻米的芬芳,更散发着宜都赋能未来、奋勇争先的蓬勃生机。
未来,随着“当枝松宜东”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宜都的绿色转型也将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湖北支点建设注入更强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紫薇(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发展和改革局)
责编: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