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奔涌不息,在荆楚大地与清江深情相拥,孕育出璀璨的“两江明珠”——宜都。这座巴楚文化交融的千年古城,不仅是湖北县域经济的“领头雁”与改革“试验田”,更在新时代的长江潮涌中,以“宜滋都秀”为笔,饱蘸山水灵气与产业智慧,在沃野田畴间绘就一幅品牌强农、产业兴城的壮美画卷。
品牌化是现代农业价值跃升的必经之路,宜都的探索始于一场面向全球的智慧众筹。曾几何时,宜都也长期面临农产品品牌“多而散”、品牌合力不足的挑战。为破此局,2023年,宜都市以38万元奖金面向全球征集品牌名称,在8556份投稿中反复遴选,“宜滋独秀”脱颖而出,后经深化设计定名为“宜滋都秀”。此名既蕴含“一枝独秀”的产业雄心,又以“都秀”谐音暗喻“都市农业标杆”的定位,其征集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成功的品牌预热与创新宣言。现在这座拥有七千年稻作文明的城市,以“酱草柑茶”四大“黄金级”产品,正式吹响了打造“中国黄金级滋养农产品之都”的集结号,标志着其农业品牌化建设迈入崭新纪元,为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品牌的根基在于过硬的品质与严苛的标准,宜都将“天养、润养、滋养”的哲学内化为产业筋骨。“宜滋都秀”绝非空洞的口号,其背后是贯穿全产业链的标准化体系和科技硬支撑。在清江鲟鱼谷,循环水养殖技术实现了节水95%、节地99%的革命性突破,确保了鱼子酱的纯净与珍贵,每克售价最高达400元;10年潜心研究,模拟出高原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关键环境要素,实现“虫草下山”,在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冬虫夏草生态繁育产业化;广袤的柑橘园推行“物理防治+微生物防治”绿色模式,皮薄肉嫩,甜润四方,“宜都蜜柑”品牌价值高达49.12亿元;连绵的茶园则全域禁用化学农药,宜红茶凭借过硬品质成为湖北省唯一入选首批“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的茶叶品牌,香飘世界。《宜都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实施,将抽象的滋养理念转化为可执行、可追溯的生产规程,为品牌筑起了坚实的质量护城河。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内功”,支撑着“宜滋都秀”从地域特产向国际IP的华丽转身。
品牌的生命力在于产业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宜都激活全链价值,让农民共享品牌红利。在融合深度上,突出科技赋能与精深加工。以扎根宜都20年的农业龙头企业土老憨集团为代表,企业不满足于鲜果销售,而是历经15年试验酿造与联合攻关,成功研发“橘汁酿造”、“果粮混酿”等全套发酵专利技术。引进意大利巴萨米克香醋酿造工艺,建成存储价值40亿元级“黄金醋罐”矩阵,形成3.5万吨橘醋年产能,成为全国最大的橘醋原浆供应商,并一路高歌闯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际市场。在融合广度上,拓展至文旅体验与多元增值。宜都依托国家柑橘公园,将产业链延伸至三产,精心打造了国内首家以橘醋文化为主题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峡橘醋文化旅游区。该景区集加工生产、工业参观、生态观光、文化交流、科普研学于一体,自2022年5月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38万人次,成为农旅融合的典范。小小柑橘串起了从精品种植、精深加工到文化旅游,总产值超百亿元的“甜蜜产业链”,甜了果农的心,更鼓了百姓的腰包。
长江潮涌,品牌花开。奔流不息的长江水,不仅浇灌出宜都“宜滋都秀”的芳华,也连接着近邻枝江的“枝滋有味”。作为湖北省首个覆盖多门类、多品种的县域农产品公共品牌,“枝滋有味”同样是枝江市坚持三产融合、品牌赋能,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抓手。“宜滋都秀”与“枝滋有味”,这对“江湖兄弟”以品牌为舟,正并肩驶向更广阔的蓝海。当枝江的玛瑙米、砂梨与宜都的鲟鱼籽酱、冬虫夏草共耀消费市场,这条母亲河见证的,不仅是两座江城的竞相绽放,更是他们以品牌强农为抓手,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所展现的坚实力量与生动注脚。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路遥(枝江“丹阳江畔”网评团队、枝江市委宣传部)
责编: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