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优空间布局 强绿色动能 ——十堰加快构建现代水网筑牢水安全防线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5日09:39 来源: 十堰日报

本报记者 罗毅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战略水源地、重要生态功能区,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加快构建安全韧性现代水网,优化水资源空间布局,激发出绿色发展的澎湃动能。

优化布局织密水网

绿道上,人们惬意散步;河道里,水鸟不时觅食……傍晚时分的十堰城区百二河沿线,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

“以前遇到干旱天气,河道里就没有水了。现在好了,我们可以进行生态补水。”市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启动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以来,马家河水库至百二河水库隧洞贯通并试通水运行,百二河上游新建的朱家咀水库为城区水系景观提供了稳定水源。

这位负责人介绍,我市以“江河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为目标,科学编制现代水网规划,重点推进联网、补网、强链,形成“一横两纵骨架,千河百库连通”的水网总体布局。通过实施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将竹山县潘口水库的水引入十堰城区马家河水库、百二河等流域,有效改善城区用水条件和水生态环境。同时,全力服务引江补汉工程,加快推进房县县城、竹溪县城等区域性引调水工程,构建河库连通新格局。

在供水保障方面,我市建设城东水厂,完善城市供水管网;推进城区“供水一张网”重组整合,健全供水管网维护抢修机制,有序改造老旧供水管网;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提档升级城镇水厂,确保农村群众用上高品质自来水。

在织密现代水网的同时,我市还抓紧推进水生态修复工程。全市每一条河、每一个湖都配有“管家”,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河湖长责任体系。完成丹江口水库库岸生态防护及物理隔离248公里,系统治理139条中小河流及重点山洪沟,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下转2版)

百二河畔岸绿景美,是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地方。记者刘昆摄(上接1版)

深挖价值点水成金

水,是十堰最宝贵的资源。近年来,我市围绕用好水资源、做好水文章,充分挖掘水资源经济价值,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开辟新路径。

2024年12月16日,湖北省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在丹江口市签约。此次交易标的为该市炭沟河小流域4.86万吨碳汇,交易资金主要用于该小流域后续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和水土保持功能巩固提升,是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积极探索。

此外,竹溪县成功达成20万元取水权质押贷款融资,郧西县实现100万立方米水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这些实践彰显了十堰精准管好水资源,将“沉睡”的水资源转化为金融“活水”的成效。

为强化水资源管理,我市出台《十堰市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等纲领性文件,持续加强水资源利用政策约束,落实水资源管理责任,强化计划用水、用水定额等管理。市水利和湖泊局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建立十堰城区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的通知》,制订《十堰市节约用水奖惩办法》,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红线。通过以水定需、量水而行等一系列举措,实现计划用水、用水定额管理全覆盖,将水资源监管落实到全过程。

高效利用变废为宝

走进东风锻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套覆盖全流程的智能节水系统高效运转,使循环水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帮助企业大幅节约用水成本。

在张湾区,京能热电十堰有限公司的冷却塔高耸而立,这座高160米、直径122米的双曲线型建筑,是冷却全厂发热设备的核心设施。神定河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经净化后输送至此,用于设备冷却。“废水变活水,实现循环利用,既节约水资源,又降低企业用水成本。”市水利和湖泊局工作人员表示。

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潜力,依托神定河污水处理厂、犟河污水处理厂建成2套中水回用管网;东风商用车、赛力斯等企业通过工艺改造,实现生产用水高效重复利用。同时,我市强化集约节约、系统思维,将节水贯穿于供水、制水、输水、用水、排水全过程。在丹江口市江北灌区,智能系统实时精准测量流量、水位等数据,工作人员据此精准调度水源,制定科学灌溉计划。

水资源空间布局的优化,激发出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

如今的十堰,水网更密、水质更优、利用更高效,水资源已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市将继续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水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将水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服务建成支点的新动能。

【责任编辑: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