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三线建设”老兵王瑞峰离世后捐献遗体 让爱在十堰这片热土延续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5日09:41 来源: 十堰晚报

■ 文/ 记者 潘世新 图/通讯员潘宝山

本报讯 7月28日上午,湖北医药学院遗体捐献文化室内,哀乐低回,气氛肃穆。74岁的王瑞峰静静地躺着,这位“三线建设”老兵以无偿捐献遗体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震撼人心的句号,用另一种形式延续着对十堰这片土地的热爱。

1951年6月26日,王瑞峰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1969年,他踏上军旅征程。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他因表现突出荣获营级嘉奖一次。三年军旅生涯结束后,他脱下军装,来到内蒙古第一电力建设工程局工作。

1976年,王瑞峰响应号召,毅然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踏上支援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征程,来到十堰这片热土,在湖北工建三公司二处水电队开启新的奋斗篇章。

在艰苦的条件下,他凭借着实干与担当,从一名普通的水电工逐渐成长为水电工长,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因工作成绩显著,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直至2006年光荣退休。

“父亲总说,十堰的每盏灯都连着他接的线。”王瑞峰的女儿在告别仪式上哽咽着说,父亲退休后依然珍藏着那些泛黄的工作笔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工程参数,字里行间都藏着对十堰这片土地的深厚情谊。

2012年,王瑞峰因心脏问题接受心脏搭桥手术,重获新生。亲历了医护人员的仁心仁术,他深受触动,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萌生,他决定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帮助更多人。

当他把想捐献遗体的想法告诉妻子时,两人一拍即合,共同决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社会再贡献力量。于是,他们一同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这份超越生死的决定,让湖北医药学院遗体捐献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深受感动。

遗体捐献仪式上,湖北工建三公司离退休办主任潘保山说:“王瑞峰虽已离去,但建设者的忠诚与奉献者的大爱,将永远激励后人。”

当生命终了,有的归于山川,有的撒向河流。王瑞峰老人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在十堰奉献了半辈子,他又将躯体化作医学进步的阶梯,让爱在这片热土延续。

退休后的王瑞峰。

【责任编辑: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