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东湖观舆|医生坠楼身亡 网暴治理不妨换条路走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5日18:54 来源:

东湖观舆1119.png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主编舆情分析师 卢霜

近日,潇湘晨报等媒体报道称,河南周口市第六医院妇产科主任邵某某疑似因遭受网暴坠楼身亡。邵医生亲属称,邵医生在今年5月为一名产妇接生,但该产妇羊水栓塞,需要切除子宫保命,但产妇后来接受不了,在网上持续发帖,邵医生还因此报过警。截至目前,该医生的死因仍有待进一步调查确认,周口市卫健委和相关工作人员在当日对邵医生家属表示已经成立专案组,承诺“会追查到底,一定会给合理说法。”    

实际上,网络暴力问题早已是老生常谈。早在2022年,刘学州就曾因不堪网暴选择自杀,该案一审于今年6月宣判时再次引发关注。2023年,24岁的杭州女孩郑灵华因染粉色头发而遭遇大规模网暴选择自杀;2024年,江苏一网红“心慧”自曝不堪同行网暴服药轻生,所幸送医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网络暴力人人深恶痛绝,却依然不时出现让人深受其扰,就像一群不时萦绕在耳边嗡嗡叫的苍蝇,总是难以赶尽杀绝。

网暴治理存在诸多难点,包括网络匿名性降低了施暴成本却抬高了治理成本,网暴形式多样且存在灰色地带难以锁定施暴者无法形成有效震慑,平台内容监管较难找到审核效率和精准识别之间的平衡,以及转型期各类矛盾问题驱动下的社会负面情绪引导失序等。客观而言,网暴治理有待长期着力、系统治理,当前,针对网暴治理更多着眼于夯实平台责任、追责施暴者等角度,但事实证明,相关举措耗费成本高、收效并非立竿见影。对此,不妨换一种思路,把治理重点从揪出施暴者追责,转到针对网暴受害者的保护上,从加强心理干预、提供情感支持和行政资源支撑等层面,让受害者建立起对网暴较强的免疫力。

具体而言,一是客观社会评价避免个人发展受限受阻。网暴之所以伤人于无形,最大危害在于可能让个人失去发展机会,包括被公司辞退、学业前途受影响,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上级部门因迫于舆论压力、维护网络形象所需,选择处理当事人来息事宁人,或者虽然明面上未处分,但实际上碍于怕被关联翻炒等顾虑剥夺了当事人晋升、评优等机遇。对此,为了避免网暴次生伤害扩大化,涉事单位和上级部门均应持有客观开明态度,抛却丢车保帅等可能压倒当事人心理防线的行为。若确认当事人遭遇网暴,理应准确定性和评价,避免不当说辞对当事人带来更大伤害。除了要保持定力,不被阶段性网络负面情绪浪潮裹挟,更应鼓励和协助当事人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如组织动员力量应对舆情,联系删除不实信息,最大程度地把负面损害降到最低。

二是依法管网消除日常生活滋扰隐患。网络暴力让人不堪其扰,原因是不只线上语言暴力,更可能导致个人地址、电话等隐私信息被曝光,当事人可能面临骚扰电话、恶意快递甚至线下围堵,正常的起居、工作、学习被彻底打乱,甚至其家人均面临侵扰的风险。对此,需要网管、公安等部门形成合力,加强对属地网暴接诉受理力度,对网暴危害迫切程度进行分级分类处置,针对那些性质严重、持续周期长、当事人耐受度已近临界点的网暴事件,理应优先加强联动核查处置,通过有害样本整理固定证据,加强沟通联动依法清除有害信息。主流媒体也应通过积极评论发声,对热点事件中不良的网络暴力倾向加强引导警示。

三是积极干预根除轻生走极端心理土壤。遭遇网络暴力的当事人可能面临社交孤立和压力,身边不了解内情人员因认为“苍蝇不叮无缝蛋”而不当评价、报以异样眼光,让当事人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严重者可能发展为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甚至导致轻生自杀等极端行为。对此,公安等部门应加强与涉事单位以及所在社区、属地妇联等多部门联动,积极协调心理干预资源介入支持,帮助遭受网暴人员走出心理困境。

期待多方合力,真正为网暴受害者撑起一片晴空。

专题:东湖观舆

【责任编辑:卢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