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当历史的指针再次指向孙中山先生逝世与中山舰命名双百周年,一场以文物为载体的精神盛宴——“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文物传播大赛在江城武汉盛大启幕。作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武汉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在馆藏珍品中,封存着那段波澜壮阔岁月的鲜活密码。这些静默的见证者,正等待被重新唤醒,向时代诉说其承载的三重神圣使命:铭刻历史真相、激发创新传承、烛照复兴征程。
一、历史之锚:江城文物,凝固首义惊雷与碧血丹心
踏入武昌红楼——辛亥革命博物院,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是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其本身就是一件无与伦比的“大文物”。馆内珍藏的“中华民国鄂军政府大都督”印,木质印身浸透着黎元洪在历史转折关头的担当。它无声地宣告:腐朽帝制于此终结,亚洲第一个共和政体在此诞生。一张张泛黄的《中华民国公报》,油墨间仿佛还激荡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时代最强音,它们是革命思想燎原的原始火种。
将目光投向长江之畔的中山舰博物馆,历史从陆上延伸至水上。那尊锈迹斑驳却昂然挺立的舰炮,是1938年武汉保卫战金口血战最惨烈的见证。当敌机如蝗般扑来,舰长萨师俊身负重伤仍坚守战位,最终与战舰一同沉入江底。舰体上触目惊心的弹孔,是“舰存与存,舰亡与亡”誓言的永恒刻痕。静静陈列的官兵遗物——一只破碎的怀表,指针永远停驻在沉没时刻;几枚模糊的姓名章,诉说着普通士兵为国捐躯的无名壮烈。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交响,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大义穿越时空,震彻心扉。
二、活化之路:创新叙事,让文物在时代脉搏中重生
江城得天独厚的辛亥资源,更呼唤突破传统的创新表达。武昌红楼不应仅是静态的陈列殿堂,更可成为沉浸式历史剧场的中心。试想运用全息投影与增强现实(AR)技术,在都督府旧址原境重现当年革命党人于“危急存亡之秋”彻夜争论、最终敲定举义计划的紧张一幕。观众可“步入”虚拟场景,与黄兴、宋教仁等先驱“对话”,切身感受那份力挽狂澜的决绝。对中山舰,则可在博物馆内打造全景式VR体验舱,让观众化身水兵,“亲历”从劈波斩浪巡航长江到金口上空敌机呼啸、炮火连天的悲壮沉没全程,感受那份同仇敌忾、视死如归。
让文物走出深闺,融入城市肌理与公众生活,是激活其当代生命力的关键。可精心设计“重走首义路”城市文化探秘路线:从工程营发难处到楚望台军械库,从胜利门到红楼,在关键历史节点嵌入智能导览与文物故事二维码,扫描即可观看相关文物动态展示与历史场景再现。在紫阳湖公园(原起义军炮兵阵地)设置互动装置,游人可通过体感“操作”一门虚拟火炮,体会首义之夜炮声隆隆的震撼。同时,可依托中山舰的传奇故事,开发“碧血长空”互动解谜游戏,玩家通过破解与舰史相关的文物线索推进剧情,在趣味探索中深化历史认知。在社交媒体发起#我家与辛亥#故事征集,鼓励市民挖掘家族记忆,将个人史融入民族大叙事,形成情感共鸣的洪流。
三、精神之炬:薪火相传,照亮民族复兴的星辰大海
文物传播大赛的终极价值,在于让辛亥先贤的精神遗产真正融入民族血脉,成为奋进新时代的不竭动力。孙中山先生手书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箴言,其蕴含的开放胸襟、革新勇气与不懈奋斗精神,在百年变局的今日愈显其穿越时空的伟力。中山舰将士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土的壮举,更是爱国主义最鲜活的教材。
百年沧桑,江城为证。当红楼的风云际会与中山舰的碧血忠魂,通过创新的钥匙被重新激活,当文物的低语汇入时代的交响,辛亥革命所昭示的振兴中华的伟业便有了生生不息的传承。让我们珍视这江城独有的历史馈赠,以文物为舟,以创新为楫,以精神为帆,在铭记中汲取力量,在活化中激发共鸣,在传承中照亮前程。历史从未远去,它正通过每一件沉默的文物,向我们发出最深沉的召唤,激励我们在民族复兴的星辰大海中,续写无愧于先辈、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传锦(宜昌五峰 牛庄乡人民政府)
责编:叶辉

为了让更多公众参与、展示个人作品,本次大赛征集预计将持续至8月底,经综合评审后,将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同时择优在主流媒体和博物院宣传平台进行专题展示。
投稿请发送至指定邮箱 xhgmwwcbds@163.com,邮件标题需按【辛亥革命文物传播作品征集】类别 + 姓名(集体名)+ 参赛作品标题规范填写,内容备注联系方式。
点击链接,参与百年辛亥 民族丰碑——“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文物传播大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