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省直资讯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文物传播大赛】战书一封诉历史 世人千载说孙黄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8日09:56 来源:

穿过历史的皑皑尘烟,先驱的热血与精神之晶犹闪烁光芒。走进历史,走进辛亥文物,走进《黄兴上孙中山论革命计划书》,感悟“孙黄同盟”中两位铁血战士不息的友谊,体会光耀百年的首义精神。

因爱国而结合,不为艰险止

1910年4月,《黄兴上孙中山论革命计划书》(下文简称“计划书”)由黄兴先生上于中山先生。文中从起义,人事,训练,外援等方面向中山先生提出周密的意见。全文凡千余字,赤子之心跃然纸上,人们仿佛还能看到,两位革命先驱为革命事业的发展、祖国的未来而呕心沥血的场景。

遥想当年,为了中国摆脱积贫积弱的困境,中山先生与黄兴先生先后走上革命道路。1905年,孙黄相逢,志同道合的他们惺惺相惜,从此在革命道路上相扶相持。他们共同的志向便是“振兴中华”。可以说,是爱国精神将两位先驱结合起来,形成了牢固和伟大的同盟。

计划书中,革命道路的艰难险展现在字里行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不久,革命组织贫困不支,同志们面对时局一筹莫展......这些挫折阻碍是革命先驱们所常见的。仅仅在同盟会成立后便历经11次起义失败。然而时人常道:“孙是一面旗,黄是一把剑”。中山先生以伟人的视角高瞻远瞩,不畏挫折遮望眼。战旗招展团结各地仁人,万剑出鞘刺透敌人胸腔。“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中山先生此言便是为革命者不畏艰险品质的概括。武昌首义的枪声便是在黄花岗起义的失败后打响的。此种精神放大来说,便是中华民族历经重重灾难却仍屹立不倒的关键因素。

铁血同盟起,敢为天下先

文中,黄兴先生仔细认真地为中山先生举荐“组织总机关之人才”,如若诸葛丞相所作出师表中荐人之段,足见中山先生用人之真诚。“人心齐,泰山移”没有哪个革命者能够孤身一人。孙黄的友谊历经十余年生生不息,虽然也曾有摩擦与误会,可是他们的心仍紧紧相依。黄兴先生去世后,中山先生将计划书放在办公室抽屉里作“故人之纪念”(黄一欧语)。可见,计划书是他们团结一心,同心同德的见证。因为孙、黄打破各组织的隔阂,方有三党联合的中国同盟会;各地组织的团结一致,始得武昌首义之胜利。由此可见,团结是赢取胜利的关键。

“敢为人先”是首义精神的核心,即勇敢地开创先人所未做的事业。无论是孙黄同盟,还是革命组织,无不为中国之新面貌打响了第一枪。《黄兴上孙中山论革命计划书》中缜密的组织,真诚的建言,以及无畏的决心,展现了革命者们为走出千年来第一步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如今,山河已无恙,生活在和平幸福中的我们,在面对那仿佛仍有余温的墨迹时,总会感到“后死何堪”。将敢为人先的精神用在工作上,便能创新出美好;将爱国精神镌刻在心中,便时时为祖国而奋斗。愿你我牢记武昌首义精神,追随革命先驱的脚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曦雅

责编:叶辉



为了让更多公众参与、展示个人作品,本次大赛征集预计将持续至8月底,经综合评审后,将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同时择优在主流媒体和博物院宣传平台进行专题展示。

投稿请发送至指定邮箱 xhgmwwcbds@163.com,邮件标题需按【辛亥革命文物传播作品征集】类别 + 姓名(集体名)+ 参赛作品标题规范填写,内容备注联系方式。

点击链接,参与百年辛亥 民族丰碑——“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文物传播大赛!


【责任编辑: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