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以“振兴中华”为毕生追求,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如惊雷破晓,一举推翻清王朝统治,终结千年君主专制,播撒民主共和理念,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作为全面展示辛亥历史、首义精神的专题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院肩负着深化教育功能、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的重要使命,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博爱精神,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辛亥革命博物院今年在展览策划与公众参与方面拥有许多创新实践。今年4月该馆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展获评“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并获“广东省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其先后创办展示首义特色文化资源的“首义课堂”教育品牌;寻访首义遗址遗迹为载体的“首义寻踪”教育活动;孙中山先生终身倡导的“博爱”思想为基础的“博爱学堂”等特色项目,博物院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不过,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道路仍需拓展,既需要博物院在服务模式上寻求突破,更需要借助技术赋能实现体验升级。
服务模式的创新,在于精准对接公众的多元化需求。近些年来公众参与度与需求都在不断提升,其中青少年成为重要的消费群体,但部分年轻人下班时间愿意前来却已经闭馆。博物馆可推行“超长待机”模式,并开发夜游项目,满足各类群体参观意愿,提升服务品质。另外,博物院主体红楼作为近代文物建筑,诸多功能性设施游客体验欠佳,并且博物院室外光滑大理石铺设,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这些均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需要细心考虑的。同时,部分参观者是从黄鹤楼景区顺路前来,从正门进入参观完红楼直接离开,错过了后方介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博物院应注意导览设施指标设置的清晰明显,让参观者能够完整的路线体验。
技术赋能则为博物院的数字化转型按下了加速键,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向纵深发展。线下管内讲解对年龄较小的参观者缺乏趣味性,可在管内设置相应虚拟区域,利用高精度文物复刻、全息投影等技术,增强展览互动性。同时优化志愿者培训体系,提升讲解专业服务性。AI导览机器人提供智能化的导览服务,也可推动博物院向智慧型博物馆转型升级,但需强调的是讲解的准确率。而线上教育游览资源主要在博物院官网微信公众号上呈现,云端展览、互动游戏、动画片讲解、VR和AR技术等手段,这些均可让参观者身临其境,了解革命历史。
体验升级的核心,在于打破参与壁垒,激发全民对首义精神的传承热情。院内博爱学堂等活动主要面向青少年及其家长、大学生实践基地接受合作高校指定专业的大学生到岗实习、文化交流活动参加者有限且内容同质化严重。博物院应积极拓展各项交流活动,突破传统模式,面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开放。另外,园区内纪念品商铺售卖文创产品缺乏独创性,博物院应着力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探索新型文创形式,打造特色红色品牌,推动商业化进程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辛亥革命博物院的每一次创新实践,都是对振兴中华这一初心的呼应,对首义精神的当代诠释。当特色展厅点亮城市夜空,当全息投影让百年前的革命场景重现,当特色文创将历史记忆融入日常,首义精神便不再是书本里的文字、展柜中的文物,而成为人民群众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精神力量。唯有持续以服务创新回应时代需求,以技术赋能激活历史资源,以体验升级联结全民情感,才能让这座承载民族记忆的文化殿堂,成为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驿站,为实现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历史智慧与精神动力。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付文钰(五里界街道办事处)
责编:叶辉
为了让更多公众参与、展示个人作品,本次大赛征集预计将持续至8月底,经综合评审后,将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同时择优在主流媒体和博物院宣传平台进行专题展示。
投稿请发送至指定邮箱 xhgmwwcbds@163.com,邮件标题需按【辛亥革命文物传播作品征集】类别 + 姓名(集体名)+ 参赛作品标题规范填写,内容备注联系方式。
点击链接,参与百年辛亥 民族丰碑——“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文物传播大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