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依托长江文化、非遗资源和生态优势,深入贯彻“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形成“文化为核、多元业态”的发展模式,广大游客慕名而来,成功从旅游“过境地”转型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以文为基,重塑旅游生态。宜都将地域文化资源与山水等自然景观有机融合,让游客从“到此一游”转为深度体验,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依托“中国谜语村”非遗品牌,将清江山水与谜语文化深度融合,打造谜语博物馆、青林谜宴等特色场景,让游客赏山水猜谜语,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年接待游客100万人。在挖掘好山好水好故事之外,宜都还依托长江三峡文化,联合杭州宋城演艺集团、湖北交投创新开发三峡千古情景区,打造了一个集市井体验、沉浸演艺、风土民俗等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开业满百天营收已突破1亿元。坚持深度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将文化注入景区景点和旅游产品,形成“文化-体验-记忆”的闭环,为宜都文旅营造了核心吸引力。
以旅为径,推广地域文化。旅游将文化由静态展示变为动态体验,让地域文化“走出去”“活下来”。青林寺谜语村原本是口传非遗,传播范围小,触达人数少,通过植入清江湾旅游,登上了央视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还有一个谜语村,还有一个传承谜语文化的地方,让谜语文化走出了小小村镇,洒向大江南北。白鸭垴村地理位置独特,历史上这里的人们依托清江做起了水运、石材等商贸生意,形成了船帮、石帮和客帮等经济组织,随着清江船运衰落“三帮文化”濒临消失,当地大学生村官用一幅幅墙体彩绘再现历史场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大大提高了“三帮文化”认知度,帮助更多人了解清江的历史。
业态多元,“文旅+”拓展消费新场景。通过举办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吸引大量周边游客参与,带动农产品销售,进一步释放农文旅融合效益。潘家湾土家族乡第十届茶乡女儿会以“灵秀潘湾 风情土家”为主题,用独具土家族特色的歌舞吸引了大批游客,农产品展示区游客争相购买。松木坪镇举办第四届农事竞技暨农民歌手赛,在插秧、抛秧、摸鱼的热火朝天的角力外,松木坪镇本土大米品牌“松禾溢香”备受瞩目,玉米粑粑等农产品热销。这正是将田间地头变为文旅乐园、农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以文旅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素有“两江明珠”之称的宜都,是巴人文化和荆楚文化交融之地,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如何将其打造成为一个以文化为引擎、以旅游为载体,实现古今共振、产业联动的文旅创新高地,值得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展望未来,宜都文旅大有可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谭宇琦(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发改局)
责编: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