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李润)“邬大哥,家里无障碍改造用得还顺手吗?扶手高度合适不?”近日,利川市残联康复股工作人员的一通回访电话,让忠路镇龙台村重度肢体残障人士邬某倍感温暖。
“太方便了!以前上厕所得靠家人扶,现在有了防滑扶手,我自己就能解决……”电话那头,邬某难掩激动。这样的暖心互动,正是利川市残联深化助残服务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利川市残疾人联合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各项惠残政策落地见效。该市残联负责人介绍,“残疾人民生保障工程”作为年度重点工作,通过精准施策、精细服务,持续增强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医护人员为残疾人进行听力检测。通讯员供图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利川市聚焦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际需求,推行“一户一案”个性化改造模式。截至目前,该市已完成2744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改造前工作人员上门详细询问需求,改造后又反复确认使用效果,这样的服务让我们特别安心。”元堡乡肢体残疾人冉某的话,道出了受助家庭的心声。
针对偏远山区残疾人办证难、评残难问题,利川市创新实施摸排登记、队伍建设、服务保障“三到位”工作法。近三年来,先后为550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上门评残服务,切实打通了服务山区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在文斗镇偏远山村,评残队伍跋山涉水,专程为84岁的偏瘫老人李爷爷上门更换残疾证。“你们上门服务,真是雪中送炭!”李爷爷的家人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连道谢。
运用数字化手段,利川市构建“线上申报—智能评估—精准适配—跟踪回访”全流程服务体系。三年来,先后完成个性化辅具适配6124件,适配准确率达98%以上。同时,创新“培训+就业”帮扶模式,先后开设生态养殖、电商直播、手工编织等实用技能培训5期,培训残疾人205人次,帮助5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为17名创业残疾人发放补贴20万元。
利川市残联负责人表示,将重点推进智慧助残服务平台建设,通过“互联网+助残服务”模式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升级。同时,引入社会公益资源,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为全市4.6万残疾人提供更精准、更温暖、更高效的服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