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叶相成报道:“别的船是躲着垃圾跑,而我们的船是奔着垃圾去。”8月14日,在汉江丹江口市河段,清漂队队长杨力驾着清漂船坚定地说:“我们的眼中容不得丹江口库区水面有任何垃圾。”
杨力是土生土长的丹江口人,从小在库区周边生活,曾经是一名渔民。靠水吃水的他,高峰时曾在丹江口库区投放网箱80个,库汊养鱼300亩,年收入40余万元。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为净化丹江口库区水质,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丹江口市发布取缔网箱养殖的通告,网箱养鱼产业被取缔。习惯了水上生活的杨力上交渔船后,最终选择了清漂护水。
像杨力一样由渔民变身清漂护水者的还有很多。
今年64岁的蒋德新是丹江口市新港经济开发管理处新港社区居民。他自幼随父辈在汉江捕鱼,初中毕业后便以渔业为生。随着丹江口库区取缔网箱养鱼及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他率先上交
9艘渔船,并带动管理处87艘渔船全部完成回收。
为发挥其熟悉水性的特长,丹江口市相关部门为蒋德新配置一艘“守井卫士”巡逻船,用于日常巡江与水上救援。从此,他几乎每天都驾船在汉江水面巡查。
蒋德新的志愿护水事迹传开后,社区党员、干部、群众陆续自愿加入进来,自发成立的“德新”护水志愿服务队从最初16人发展至千余人规模。
江面上,清漂船缓缓行驶。父亲站船尾、儿子站船头,分别巡视着河的两边。父子俩投射在水面的倒影,构成了一道风景,诉说着库区人接力守水护水的深情。
两人分别是郧阳区青山镇护水队员黄林和儿子黄勇。黄林家住青山镇白果树村,村子紧临汉江、三面环水。在汉江边长大的他,在父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理念影响下,一直对汉江心怀感激。
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后,黄林由渔民变成护水员。2020年,他组建了一家环保公司,承担起当地环境治理任务。他多次动员在集镇上班的儿子“子承父业”,却屡遭拒绝。(下转11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