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十堰小学生找出教材漏洞 获教材编辑部点赞 “鼓励每个孩子保持好奇敢于质疑”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5日09:31 来源: 十堰日报

文/图本报记者 王聪骢

7月23日,市东风22小学五(4)班学生彭冠尧收到一封特殊的邮件——来自苏教版科学教材编辑部的正式回函。当看到编辑朱敏在邮件里写下“为你的质疑精神点赞!下一季印刷前,我们会优化教材中的表述”时,这个11岁女孩激动得跳了起来。

这封承载着肯定与承诺的回函,源于彭冠尧对教材中牵牛花开花时间的一次“较真”观察。

教材“矛盾点”引发11岁女孩关注

在东风22小学,彭冠尧是同学们公认的“提问王”。身为班长兼数学课代表的她,课堂上总是目光炯炯,尤其是数学课上讲到一题多解内容时,她的眼神更是“像被点燃了一样”。

“每当老师讲到她未曾想到的解法时,她就听得格外专注。”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李晋如此评价这位爱思考的学生。

课外的彭冠尧还是位小作家,她喜欢将对世界的观察融入科技畅想作文,并投稿至网络平台。这份对科学的热爱,让她对课本上的每行字都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

6月的一天,彭冠尧翻开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时,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矛盾点引起她的注意:教材前一页明确写着牵牛花在凌晨3时至6时开放,可后一页的配图中,牵牛花在上午10点依然开得艳。

这份疑惑在一张测试卷中变得愈发具体——一道选择题里,同时出现了牵牛花开花时间为“6点开放”和“10点开放”两个选项。“难道教材也会出错?”她向母亲刘晓梅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凌晨蹲点观察牵牛花绽放规律

面对女儿的困惑,刘晓梅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她:“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呢?”

于是,小区花园成了彭冠尧的露天实验室。连续一周,她每天清晨4点就准时出现在牵牛花丛前,认真记录花朵的绽放时刻。

观察结果清晰显示:小区里的牵牛花总是在清晨5点左右绽放,到了炎热天气的上午10点,花朵便已蔫萎,完全无法像教材插图中那样保持盛放状态。

这一发现并非偶然。植物学知识明确指出,牵牛花的开花时间集中在清晨4至5点,其花瓣大而薄且富含水分,在阳光照射下水分会迅速蒸发,通常中午前花朵就会凋谢;即便处于阴凉环境,也只能勉强维持到下午。彭冠尧的观察结果与这一科学结论完全吻合。

“书本知识很重要,但敢于质疑同样关键!”彭冠尧在实践日志中写下了这样的感悟。

小小发现推动教材优化

“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7月9日,彭冠尧通过母亲的电子邮箱,向苏教版科学教材编辑部发出一封邮件。信中,她详细阐述了自己对植物开放时间的观察过程,进而提出结论:“看来植物的开放时间只能是个区间,也跟地域、天气有很大关系。”

发出邮件后,这个爱思考的女孩始终忐忑不安。“教材编写专家会理会一个小学生的意见吗?”

7月23日,当编辑部的回信出现在邮箱时,彭冠尧的不安瞬间被惊喜取代。苏教版科学教材编辑朱敏在回信中肯定了她敢于质疑的精神,更郑重承诺将在下一季教材印刷时优化相关表述,让内容更贴合实际情况。

“收到朱敏老师的回信,我真是太惊喜了!”彭冠尧在日记中记录下这份激动,“没想到我的小小发现能得到编辑老师的回应和认可,这让我深受鼓舞。”

特色科学教育孕育探索精神

在东风22小学,学生彭冠尧对教材内容提出质疑并考证的“硬核操作”并非偶然。这背后,是学校打破传统课堂边界的科学教育体系发挥了支撑作用。

“我们鼓励每个孩子保持好奇、敢于质疑,鼓励他们‘打破砂锅问到底’,错了没关系,怕的是不敢想不敢问!”该校校长叶建强的话语,道出了学校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学校每周开设三节科学课,每堂课就是一间开放式实验室——老师带领学生亲手种花、实地测量风速、制作雨量器。课余时间,实验探究、天文观测、生态研究等丰富多样的科学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热情。

多年来,东风22小学在科学教育及生态环境教育领域成果丰硕。2018年,学校成为鄂西北地区首个“国际生态学校”;2019年,学校获评“湖北省湿地教育学校”;2024年,又被中国湿地学校网络委员会授予“湿地学校”称号。学校以打造湿地教育特色校园为抓手,将湿地教育融入日常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守护自然的责任担当。

从彭冠尧对教材内容的质疑与考证,到教材编辑部对其意见的采纳与改进,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与主动探索精神,更印证了东风22小学科学教育模式的成功。而该校的科学教育经验,也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有益借鉴,为更多孩子点燃科学之光,让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责任编辑: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