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迅(记者陈頔 刘玥兵 通讯员胡淇淞)近日,记者从湖北特检院获悉,西十高铁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验收检验。随着连接西安与武汉的西十高铁即将迎来通车,这条承载区域发展的“钢铁动脉”背后,湖北特检人用四年专业坚守交出安全答卷,以技术支撑守护特种设备安全,以全周期服务为国家重点工程保驾护航。
科学统筹 全周期服务织密安全防护网
自2021年12月西十高铁湖北段启动建设,湖北特检院十堰分院(以下简称:十堰分院)锚定“全周期安全守护”目标,建立“提前介入、主动对接”机制,将检验服务深度融入工程建设各环节。针对项目范围广、设备种类多等特点,检验专班创新“周巡随检”模式,每年往返两千公里动态跟踪,全面掌握施工起重设备性能状态,为工程安全奠定基础。
工程建设初期,检验聚焦安装质量源头把控。检验专班逐台核对安装图纸、验收报告,仔细分析设备前期运行数据,保障每台设备投入使用之初就符合安全标准。同步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当日受理、两日内检验”,并建立隐患整改跟踪机制,对发现的问题逐项督促整改、复查验收,形成闭环管理。随着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施工场景多以隧道为主,适配隧道狭窄空间的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成为核心检验对象,检验专班需保障特种设备在复杂特殊环境中安全运行。
今年,为保障西十高铁顺利通车,检验专班全面铺开验收工作,覆盖施工升降机、桥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架桥机等各类设备,涵盖监督检验、首检、定期检验、委托检验等全类别。并对关键设备部件和检验环节进行细致核查,确保“零遗漏”,全力保障通车前设备安全状态。据统计,这四年来,检验专班累计完成法定检验118台次、受委托设备安全检查165台次,“全周期、精准化”服务为通车筑牢安全防线。
技术攻坚 专业应对破解复杂环境挑战
西十高铁穿越秦岭山脉,隧道占比高,高温、高空、阴暗潮湿等极端环境给检验带来多重考验。检验专班以专业技术科学应对,逐一攻克难题。
“夏天在近200米的塔吊上进行检验,很消耗体力,半小时衣服就能湿透。”检验人员胡淇淞回忆说道,为应对高温、高空双重挑战,检验专班灵活调整作业时间,配备防暑物资保障体能,严守高空安全规范。
隧道内阴暗潮湿的环境加剧检验难度。“隧道内光线不足,会导致设备细微损伤、连接松动等问题不易察觉,潮湿环境加速金属部件锈蚀,还可能影响电气设备绝缘性能。”起重机械检验室主任李丁祥介绍道。
对此,检验专班精准施策,将安全距离核查、照明度检测、电气部件防潮性能核验及金属部件防锈状况检查列为重点。携带高亮度可移动照明设备,确保检验区域无照明死角,清晰查看设备各部件状态;使用测厚仪、超声波探伤仪等专业检测仪器,判定部件实际厚度和内部损伤情况;电气检验前必做绝缘检测,用绝缘电阻表进行严格测试,避免因潮湿导致的线路短路等安全隐患,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经验沉淀 从检验服务到安全管理升级
四年护航西十高铁建设,湖北特检院不仅积累了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特种设备检验的宝贵经验,更为未来重点项目提供重要借鉴。
在组织管理上,该院构建“提前对接——精准检验——隐患整改——跟踪复查”闭环管理,确保服务与工程进度同频同步。在特殊环境技术应用上,探索出适应高温、高空、阴暗潮湿等场景的检验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此外,检验专班还熟练掌握先进检测技术,在关键结构安全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起重机主梁检验为例,主梁作为起重设备的核心承重结构,其拱度是否符合标准直接关系到设备运行安全。在西十高铁钢筋加工厂电动单梁起重机检验中,检验人员通过目测发现主梁存在疑似下挠迹象后,立即用全站仪进行系统性测量,经数据核算确认拱度偏差超出安全范围,随即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使用单位暂停设备运行并开展维修矫正,待复检测量拱度达标后才允许重新投入使用,从源头消除了结构安全隐患。
“特种设备安全是高铁建设的生命线。”湖北特检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年坚守不仅是为工程护航,更是用专业与担当践行“保安全、促发展”的使命,用扎实的检验成果,为这条“钢铁动脉”的安全运行筑牢坚实根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