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增速稳居全省前列!随县农业增长“密码”—— 稳基础 强产业 兴特色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8日10:46 来源: 随州日报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刘诗诗 通讯员 梅红 王婉

季夏时节,随县广袤的田野上稻浪翻滚,养殖场内生机勃勃,特色产业园里硕果累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随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达58.75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位居全市第一,稳居全省前列。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随县以“稳基础、强产业、兴特色”为主线,破解不利天气影响、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生动实践。

稳粮保供:筑牢农业“压舱石”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随县将粮食安全放在首位,以“种满种足、抗灾夺丰收”为抓手,夯实农业“压舱石”。

在精准施策保播种上,随县将粮油种植任务细化分解至乡镇村组,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夏粮总产15.14万吨,油菜体系1.6万吨,同比增幅达23.85%。

面对冬季寒潮、春季倒春寒及夏季干旱等不利天气,随县主动作为,联合气象等部门实施人工增雨3次,投入抗旱设备2550台(套),保障70万亩次水稻灌溉,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用科学应对诠释“抗灾减灾”的担当。

为提升管理效益,随县开展苗情、病虫情调度10次,组织会商和分析评价8次,发布病虫测报5期1万余份,落实油菜“一促四防”、小麦“一喷三防”补助政策,通过统防统治将病虫害损失压至最低。“2025年春季,我们已在全县20个镇(场、景区),针对种粮大户及农户开展小麦、油菜等在田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后期田管措施培训,全力护航粮食安全。”随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负责人胡涛说。

畜牧产业:打造增长“新引擎”

畜牧业作为随县农业经济的“增长极”,正通过项目引领、模式创新加速规模化发展。

龙头项目落地见效,总投资5.4亿元的共富牧业永福寺楼房养猪基地全面投产,上半年出栏生猪7.5万头;高城“亿只鸡”项目首批28万只鸡苗顺利入驻,预计8月中旬18栋鸡舍将全部投运,单批次存栏可达72万羽。

养殖模式迭代升级,引导农户从“自繁自养”转向“专业育肥”,有效降低资金与周期风险,提升出栏效率。数据显示,上半年随县生猪出栏41.89万头,同比增长13.8%。

全链条联农带农成效凸显。均川镇创新“政府奖补、集体出资、企业入股、农户参与、金融机构支持”模式,利用产业强镇资金扶持村集体建成10个规模3000头的生猪养殖基地,由共富牧业租赁运营。围绕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粪污利用等环节,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模式,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约5000户农民就地就业增收。

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

立足资源禀赋,随县推动“两香一油”(香菇、香稻、油茶)及特色种植全链条发展,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活力源”。

主导产业量质齐升:食用菌产量1.94万吨,增长6.5%,其中干菇1.57万吨,同比增长7.5%;

“随州香稻”种植43万亩,预计总产23.65万吨,推广“双订单”31.2万亩,打造千亩示范基地40个;新建油茶基地1.13万亩,改造低产林1万亩。

“为实现主导产业量质双达标,我们向规模要效益,依托规模优势和产业链长的特点整合资源降本增效,突破农产品季节性瓶颈;向智能化管理要收益,利用物联网、5G网络等新技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5G智慧监管平台,实现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实时监控管理。”随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与规划股负责人邬传金介绍。

新兴业态蓬勃兴起。新建青茄冬暖式大棚114个,带动产值新增600万元;举办国家级茄子栽培观摩会,随县蔬菜加速走向全国。

桃产业持续做优做强。上半年桃产量7.85万吨,同比增长6.1%;通过举办随县“品桃会”暨桃产业交流推介活动,以桃为媒擦亮“随县油桃”金字招牌,推动桃产业链全链条发展。

放眼随县大地,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随县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精彩篇章。

【责任编辑: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