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省直资讯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文物传播大赛】用金点子托举辛亥文化的曙光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7日09:12 来源:

电影《南京照相馆》通过七位平民守护南京大屠杀底片的故事,以“小人物见证大历史”的叙事手法,实现了历史记忆、人文情感和当代价值的共鸣。这种创作思路为辛亥文物传播提供了范式:文化传承需从“物”的展示转向“人”的联结,让文物成为昨天与今天对话的媒介。2025年正值孙中山先生逝世百年与中山舰命名百年,更需要讲好辛亥革命故事,探索辛亥文化的创新传播途径。

一要借助电影化叙事,重塑文物故事宇宙。借鉴《南京照相馆》中,把照相馆作为叙事载体的巧妙设计,可将辛亥文物转化为故事发生器。例如,黄兴上孙中山的《革命计划书》,可开发为剧本杀《1910·革命进行时》,玩家通过破译密信、制定广东起义方案等任务,参与到重大的军事抉择。利用3D扫描、XR技术复原关键场景,在辛亥革命博物馆搭建“武昌起义指挥部”,观众只需佩戴MR眼镜,就能参与虚拟起义筹备会议,与全息投影的黄兴共同部署作战计划。配备“时光穿梭机”观影装置,在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设置环形幕布,播放微电影《1912·中山舰24小时》,通过硝烟、江水与体感震动还原实景现场,增强历史爱好者和游客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二要创新传播机制,构建Z世代传播矩阵。发起“辛亥文物二次创作计划”,邀请UP主以文物为素材进行构思创作,如用《临时约法》文本制作国风电音,将起义电报改编成互动小说,把优秀作品纳入到博物院数字馆藏。实施跨媒介叙事工程,推出“辛亥记忆拼图”计划,将分散在南京、武汉、广州,乃至日本和美国等地的辛亥文物,通过区块链技术数字化,观众在各馆收集NFT碎片,拼合完整后,可解锁独家纪录片《寻找1911》,激发全民追忆历史,传承新文化运动和革命精神。还可以制作“文物盲盒”,让每个盲盒包含3D打印微缩文物(如起义手枪、中山舰模型)、专属数字藏品和历史人物手记复刻版,通过潮玩形式,吸引各个群众喜爱和收藏。

三要开展博物院空间再造,还原可触摸的历史。设置文物修复工坊,游客在专家指导下,可以亲手修复仿制文物(如锈蚀的起义军刀、文物底稿)。创建“声音档案馆”,采集辛亥革命后裔口述史,观众戴上骨传导耳机行走在展馆,耳边会自动播放对应展区的历史音频,实现“行走的听觉展陈”。搭建社会化协作平台,启动“全民策展人”计划,公众可线上提交展览方案,获选者获得经费支持并署名策展,如00后视角下的孙中山特展。另外,还可以将孙中山手稿、熊炳琦《武汉战纪》、《杀徐官》连环画等历史文献和中山舰、民国旗袍,开发为辛亥革命系列文创IP,线上线下进行售卖,扩大辛亥革命辨识度和湖北文旅影响力。

100年前,不满足于推翻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孙中山先生留下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昭示了共和政体将开辟全新天地;100年后,电影《南京照相馆》的字幕结尾:“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回应了先生殷殷嘱托,并激励我们一路勇毅向前。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我们期待辛亥文化得到活态化传承与创新性发展,不仅成为昨天与今天的记忆纽带,更提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精气神。

稿源:荆楚网

作者:朱江(宜昌市兴山县昭君镇人民政府)

责编:叶辉

为了让更多公众参与、展示个人作品,本次大赛征集预计将持续至8月底,经综合评审后,将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同时择优在主流媒体和博物院宣传平台进行专题展示。

投稿请发送至指定邮箱 xhgmwwcbds@163.com,邮件标题需按【辛亥革命文物传播作品征集】类别 + 姓名(集体名)+ 参赛作品标题规范填写,内容备注联系方式。

点击链接,参与百年辛亥 民族丰碑——“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文物传播大赛!

【责任编辑: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