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不到早上8点,武汉市武昌区婚姻登记处门口队伍蜿蜒如长龙,00后小李抱着毛绒玩具、手捧鲜花,和男友相视而笑:“我们要做今天第一对领证的新人!”这个七夕,类似的热闹场景在湖北多个网红婚姻登记处上演,“预约爆满” 的背后,不仅是年轻人对浪漫的追求,更藏着政务服务需要读懂的 “幸福密码”。
当前,传统文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年轻人群体中复兴,越来越多年轻人将婚姻登记这种 “人生大事” 锚定传统节日,这既是对 “中式浪漫” 的认同,也是文化自信的鲜活表达。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武昌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小满”当天的登记量首次超过了“214”“520”等传统意义上的“网红登记日”,有学者指出:“当年轻人愿意用婚姻登记这种方式来传承节日,传统文化就真正活起来了。”
若说传统节日是 “情感催化剂”,那政策红利便是 “幸福加速器”。2025 年 5 月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落地,“仅凭身份证即可异地办理” 的规定,让异地恋情侣告别 “为爱奔波” 的折腾。全面简化婚姻登记手续后,多地婚姻登记量显著增加,截止8月27日,武昌区婚姻登记数据比去年同比上涨24.5%。这印证了一个朴素真理:政务服务越贴近群众需求,越能释放民生红利。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后,对仪式感的追求就成为了新人们在选择领证地点时的重要考量。在武汉,紫阳公园里的武昌区婚姻登记处、江滩公园里的青山区婚姻登记处、月湖公园的汉阳区婚姻登记处都是受到新人追捧的网红登记点。年轻人不仅想要一纸证书,更希望拥有难忘的体验和可以分享的故事。这些网红登记处,普遍都有着优美的内外部环境,能满足新人在人生重要时刻“出片”的诉求。这背后,既是年轻人婚恋观的转变,也是对政务服务提出的新考题。
登记量激增带来的 “甜蜜压力”,考验着政务服务的应变能力,武昌区婚姻登记处交出了让人满意的答卷:提前30天开放预约,实行“潮汐窗口”机制,在七夕等峰值日增设1倍的临时窗口,最大限度满足新人办件要求。同时,推出“婚俗新风寻礼记”打卡集章活动,还原“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传统六礼,设置婚书拓印体验环节,开展集体颁证仪式,邀请金婚夫妇、道德模范等担任颁证嘉宾。这种 “效率 + 情怀” 的组合拳,让新人在盖章、拓印的仪式感里,既读懂婚姻的责任,又感受传统文化底蕴,难怪能成为网红登记处。
婚姻登记处的窗口虽小,却是群众感知政务服务的 “第一触点”。一张身份证能跨省领证,是效率的高度;一场有金婚老人见证的颁证仪式,是人文的温度。当新人笑着在江滩登记处的草坪合影,当他们拿着拓印的婚书拍照分享,政务服务早已不是冰冷的流程,而是变成了 “可回忆、可分享” 的幸福片段。网红登记处七夕结婚热潮让我们看到,越是用心营造氛围,在细节处满足群众期待,提升被服务者的“体验感”,越能让婚姻登记处成了年轻人追捧的 “甜蜜打卡地”。
七夕的 “爆满” 终会过去,但政务服务的 “温度” 不该降温。从婚姻登记处的 “潮汐窗口”,到更多领域的 “民生创新”,核心都该是 “以人民为中心”—— 既要把 “事办好”,更要让 “人暖心”。毕竟,最好的政务服务,从来都不是 “完成任务”,而是让每一个像小李这样的普通人,在人生的重要时刻,都能带着对未来的期待,笑着走进来,幸福走出去。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贺遂华、韩俊(武昌区民政局)
责编:董育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