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仑
8月30日,在郧阳区柳陂镇汉江观景平台,一阵强降雨过后天气转好,无人机操作员刘长宏按下启动键,一架无人机轻盈升空,冲破薄雾,飞向汉江一条支流的上游。
该区域山势陡峭,人工巡查难以抵达。相比之下,无人机如敏锐的雄鹰,沿着河道巡飞,不放过任何细节。
在河道一处 U型拐角处,暴涨后的河水裹挟枯枝杂物堆积在桥墩下,形成阻塞。无人机借助高清摄像头自动识别隐患点,将实时画面与定位坐标同步回传至十堰市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中心工作人员迅速研判,指令抢险队伍赶赴现场清理,实现隐患处置无缝衔接。
除刘长宏操作的手持便携式无人机外,我市还配备了具备自动返航功能的返巢式无人机。“全市共配备49台无人机,其中39台具备自动返航功能。”刘长宏介绍,该型无人机操作性与安全性更优,可按预设路线每天多轮次自动巡飞。
“无人机巡河有效填补了视频监控与卫星遥感监测的盲区,可以轻松抵达卫星、固定监控难以覆盖的区域。”十堰市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杨洋表示,借助多波段光谱信息,无人机还可实时监测藻类水华、水质异常、侵占库岸线、消落区种植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便自动拍照取证回传,大幅提升巡查效率与问题发现能力。
目前,我市丹江口水库及堵河、曲远河、神定河、泗河、金钱河等20余条库区周边河流,已实现无人机巡查覆盖。无论是深山谷底的溪流,还是穿城而过的河段,都能见到巡飞无人机的身影。自2024年3月无人机巡河系统投用以来,49台无人机累计运行时长超23000小时。
“我们6名飞手,操纵无人机守护十堰各类水域。”刘长宏说,当无人机发现疑似排污口,会多角度拍摄录像取证,标注坐标回传至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调度附近地面执法人员携带快速检测包赴现场核实采样,形成高效完整的取证联动机制。
如今,从山区溪流到城市河道,从日常巡查到应急处理,无人机巡河在十堰守水护水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它以科技之力实现水域自动化、智能化监管,将以往人力难以企及的管控变为现实,默默守护十堰绿水青山,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科技能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