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云激荡,首义精神如炬。当辛亥革命的惊雷响彻神州,当“振兴中华”的呐喊唤醒沉睡的大地,位于长江之滨的枝江,虽非首义之地,却同样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历史洪流中镌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让辛亥精神在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赓续传承。
回望烽火岁月,枝江涌现出众多投身革命的志士仁人。董市镇时象晋先生,作为中国同盟会会员与近代著名教育家,曾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归国后创办枝江高等小学堂,并在武昌参与创建滋兰女学堂。他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宣传,参与创办昌明公司。武昌首义后,出任战地红十字会会长。在他的影响下,其长子时功璧、次子时功璠、三子时功玖参加了孙中山创建的兴中会、同盟会。时氏父子四人皆献身革命,被誉为“辛亥志士时氏四父子”。另一位枝江英杰张承槱,同样以卓越贡献辉映史册。他早年留学日本,武昌首义爆发后迅速动员群众支援武汉,并成功劝服淞沪巡防营统领保持中立。在1911年11月3日的上海起义中,他亲率敢死队冲锋陷阵,为光复上海立下赫赫战功,后被推举为沪军北伐军总司令。张承槱一生清廉,甚至典当个人财物以支持革命事业,彰显了革命党人克己奉公的崇高品格。
武昌首义成功后,枝江各界迅速响应,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展现出枝江人民追求变革的进步意识。这段历史,是枝江人民的骄傲,更是激励后人前行的精神源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应推动这份精神遗产绽放时代华彩。为此建议:一是打造“辛亥长江文化走廊”协同传播项目。由辛亥革命博物院(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院・武汉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牵头,联合长江沿线城市,共同策划“辛亥长江文化走廊”文物复制品巡回展览。枝江可提供时象晋故居、张承槱事迹等特色资源的相关文物复制品,与馆藏复制品形成内容互补,通过实物展示与图文解说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在现场即可领略从武昌到枝江的辛亥历史全景,感受革命精神在长江流域的传播脉络。二是建立革命文物资源共享。建议成立“辛亥文物数字化联盟”,由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湖北各相关县市区提供本土文物数字化资源,共同建设革命文物数字资源库。枝江可提供时象晋、张承槱相关文物、史料的数字化采集工作,为联盟提供优质内容资源。三是开发跨区域研学实践课程。建议以“百年辛亥·民族丰碑”为主题,由辛亥革命博物院(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院・武汉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专家指导,湖北各相关县市区配合开发系列研学课程。枝江可将枝江时氏家族事迹、张承槱革命经历等特色内容融入现有研学体系,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研学网络,让青少年在跨区域的研学体验中全方位理解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长江水奔流不息,首义精神光耀千秋。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我们仿佛听见先辈们"振兴中华"的呐喊穿越时空,在耳畔久久回荡。这片土地见证过太多热血与理想,每一处遗迹都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让我们携手并肩,以赤诚之心守护这份精神遗产,让革命先烈的理想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让辛亥精神如长江之水,永远奔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稿源:荆楚网
作者:黄路遥(枝江“丹阳江畔”网评团队、枝江市委宣传部)
责编:叶辉
为了让更多公众参与、展示个人作品,本次大赛征集预计将持续至8月底,经综合评审后,将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同时择优在主流媒体和博物院宣传平台进行专题展示。
投稿请发送至指定邮箱 xhgmwwcbds@163.com,邮件标题需按【辛亥革命文物传播作品征集】类别 + 姓名(集体名)+ 参赛作品标题规范填写,内容备注联系方式。
点击链接,参与百年辛亥 民族丰碑——“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文物传播大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