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滚动播报

从“学堂”到“民生综合体”,孝南杨店晒场与服务阵地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4日15:42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孙雨涵)秋阳灼灼,孝南区杨店镇刘砦村的广场晒场上,铺开了一片灿烂金红。村民们忙着翻晒今年新收的高粱,空气中满是收获的醇香。与众不同的是,这片热闹的晒场仅一步之遥,就是由旧日小学教室改建而成的刘砦村村委会。

刘砦村村委会办公楼,藏着一代代村民的记忆。它不是专门修建的行政场所,而是利用村内闲置小学校舍改造而来。这座建筑的功能,完成了从“教书育人”到“为民服务”的温暖转身。而眼前这片平整开阔的水泥广场晒场,是村里2020年为彻底解决村民晒粮难题,专门筹资建设的民生工程。于是,一场历史的巧合与主动作为,让承载“服务”职能的村委会,和肩负“生产”功能的晒场,在时空里成了“邻居”。

“当初决定把晒场建在这儿,是经过一番考量的。” 村支书王继文道出初衷,村委会是服务群众的地方,就该建在群众生产生活的中心地带。把最好的晒场放在村委会门口,就是要表明村委会的态度:村里最要紧的事,就是方便大伙搞好生产、过好日子。

因此,村委会的窗户正对着晒场。干部们抬眼就能看见收成好坏,抬脚就能走进群众中间。

机器的轰鸣、粮食的芬芳、村民的交谈,这些鲜活的“乡村脉搏”,直接汇入村级治理的中枢神经。这种“毗邻而居”并非偶然,而是村“两委”主动将服务阵地前移到生产一线的选择,是“服务围着群众转”的生动实践。

晒场上的忙碌里,满是对旱涝保收新生活的期盼。“今年收成还算不错,不过更让人心里踏实的是,咱村盼了多年的抗旱管线终于动工了!”正在翻晒高粱的种粮大户杨师傅直起身,语气里满是期待,“等这条‘地下大河’修通,咱这收成才有最牢靠的保障,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晒场上的每一粒粮食,都是过去一年辛苦劳作的馈赠,而村民们热议的,是村里正在推进的、关乎长远发展的实事工程。这片晒场,也成了感受当下收获喜悦、展望未来稳健发展的交汇点。晒场的忙碌,不仅关乎当下,更连着未来。

这座由“学堂”变身的村委会,仿佛还延续着“育人”使命——它和门口的晒场一起,教干部们明白什么是“民生”,也让村民们懂得什么是“发展”。

“等抗旱管线建好了,咱这片区的水有保障了,明年就能考虑统一种植更高产的品种、形成规模,我好去谈订单。”

“书记,咱这高粱品质好,光卖原料不划算,村里能不能牵头搞点深加工?”

……

晾晒的间隙,村民和村干部的谈话,早已不止家长里短。

火红的高粱,映着村民们更红火的日子,也点燃了大家对未来的广阔想象。这个由村委会和晒场组成的“民生综合体”,既收获着物质的硕果,也凝聚着发展的共识,勾勒出一幅干群同心谋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责任编辑:左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