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楚评论

荆楚评论:以文创融方言 土话也可以潮玩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5日03:52 来源: 荆楚网

从一只裹挟武汉方言的“蒜鸟”玩偶火遍全网,到“要么羊”“一鹅”组成的方言玩偶家族风靡全国,这场文化 “出圈”既具象呈现了汉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也彰显了地方文化创新发展的强劲活力,更为本土文化从区域符号蜕变为全民情感共鸣点,提供了鲜活借鉴。

“蒜鸟”的走红,始于萌态外观带来的视觉共情,却扎根于武汉方言文化的精神共鸣。作为西南官话的重要分支,武汉方言里藏着气候与地域交融出的热辣语气。生活气息浸润出的直爽特质,既有市井温情,也是“敢为人先”的城市品格。当方言通过玩偶这种鲜活载体走进大众视野,人们拥抱的不仅是可爱的文创产品,更是对本土文化“被看见、被认可”的深层渴求。当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凸显,“蒜鸟”恰好成为人们寻找文化根脉、确认身份认同的情感出口。

“蒜鸟”的走红也为地方文化传承提供了“长红”的启示。本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标本,而是能与现代生活同频共振的活态资源。从思想层面,它唤醒人们“铭记来路”的文化自觉。方言是历史变革的见证,是精神世界的底色,唯有珍视“我从何而来”,才能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从行动层面,它给出了“创新传承”的实践路径。挖掘本土资源打造特色文创,吸引文艺创作者注入专业力量,推动文创产业与方言文化深度融合,让“小众创意”成长为“大众喜爱”。

“蒜鸟”的出圈,既是汉文化活力的生动彰显,更是文化自信推动发展的鲜活实践。正如故宫文创激活千年传统文化、“山河诗长安”点亮西安文旅经济,“蒜鸟”也为武汉乃至更多地方提供了文化创新的借鉴。当文创与科技携手、文化与旅游联动,当更多“蒜鸟”式的创新涌现,地方文化就能从“地域符号”蜕变为“发展动能”。它们既为城市留住街巷里的烟火气,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厚重的精神力量。

“蒜鸟”舞出的是汉方言的独特韵味,更是中华文化百花齐放的生动缩影。每一种乡音的传承,每一类文化的创新,都是民族复兴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底气。期待更多地方能从“蒜鸟”出圈中汲取力量,让本土文化在创新中焕发活力,在自信中走向更远,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写下更多精彩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丁 (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罗汉寺街道)

责编:陈泉

【责任编辑:艾凌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