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清
9月2日清晨,竹山县潘口乡龙王沟村食用菌产业园内,文龙翠蹲在菌棒生产车间里仔细查看菌丝长势。“培养好这些菌种,得像呵护孩子一样用心,丝毫马虎都可能影响乡亲们一季收成。”她语气严肃地说。
从都市白领转型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这位“80后”女企业家把不起眼的玉米秸秆变成循环利用的“宝贝”,带领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路,用十年光阴在山村里写下“产业兴农”的生动篇章。
返乡创业,都市白领变身新农人
1986年出生的文龙翠,大专毕业后曾在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等地打拼多年。这段经历不仅让她积累了一定资金,更练就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尽管身在大都市,她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家乡正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随即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有了这个念头,她一边兼顾工作,一边利用空闲时间调研家乡农贸市场,掌握当地农产品供销情况。2014年底,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投身中药材种植与销售领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与带动下,龙王沟村的中药材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看着乡亲们种的中药材长势喜人,我心里比拿再高的工资都高兴。”她随身携带的农技手册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的种植难题与解决方案,这让她清醒意识到:光有种植技术还不够,关键要让农产品卖得出去、卖上好价钱。
履职为民,打通菇农销售增收路
2016年底,文龙翠在农技指导、助农增收等工作中表现突出,当选十堰市第五届人大代表。
2017年5月,在竹山县上庸镇人大主席团第二代表小组开展的“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文龙翠发现当地香菇肉质厚实、色泽鲜亮、品相优良、产量可观,却因销售渠道单一导致售价偏低。
“乡亲们选我当人大代表,我就得履职尽责,帮大家把难题解决了!”她一方面建议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培育香菇经纪人队伍,精准对接大型商超、农贸市场与食品加工企业,通过集中收购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另一方面,牵头成立竹山民心商贸有限公司,专门帮助农户销售农特产品。
此后,她先后赴武汉市、广东省广州等地考察香菇销售市场,与当地商超建立稳定供货关系。2017年,她累计帮助全县香菇种植户销售鲜菇1000余吨。“我不仅卖竹山县的香菇,还经常到郧阳区、房县、竹溪县等地收购香菇。”她介绍,为进一步拓宽渠道,还投资入股了广州市白云区一处集贸市场。
科技赋能,秸秆种出“致富伞”
气派整洁的“蘑菇工厂”、环保高效的基料发酵隧道……走进湖北民心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仿佛置身“蘑菇王国”。
“要让产业走得长远,光靠情怀和苦干还不够,关键得靠科技赋能。”2021年,文龙翠牵头成立湖北民心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业务拓展至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
经营过程中,她发现传统食用菌种植高度依赖木屑,不仅成本高昂,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反观农村,每年产生的大量秸秆多被焚烧处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能不能用秸秆代替木屑制作菌棒?”带着这个问题,她多次前往十堰市农科院、武汉轻工大学拜师求教。经过反复试验,她带领团队成功攻克秸秆处理、配方优化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了一套秸秆转化为食用菌菌棒的成熟生产流程。
这一举措成效显著,秸秆利用率达90%,菌棒成本降低10%,香菇产量提高10%,有力推动了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如今,该公司已建成380亩产业园,形成菌种培育、菌棒生产、冷藏加工等全产业链,先后荣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等称号,拥有14项专利。2024年,公司产值突破6000万元,出口创汇140余万美元,不仅带动周边527户村民种植食用菌,还提供了236个就业岗位,让乡亲们“挣钱顾家两不误”。
“我是土生土长的竹山姑娘,让家乡的土地长出‘金疙瘩’,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就是我最想做的事。”在文龙翠的带动下,乡亲们的口袋鼓了、日子甜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也越走越宽。
文龙翠在大棚里察看香菇长势。(资料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