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宣恩“双师制”激活城乡融合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0日21:12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谭雷珍)今年1月至8月,宣恩县累计接待游客1382.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41%、50.30%。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宣恩在全省率先探索的“城市总设计师+乡村规划师”(以下简称“双师”)制度持续释放效能。

近年来,宣恩通过“双师”制度构建“城市总设计师统筹全局、乡村规划师扎根基层”的立体化技术支撑体系,统筹指引建设“仙山贡水 浪漫宣恩”,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以“城市总设计师”统筹全局 绘就“仙山贡水 浪漫宣恩”新图景

2024年9月,宣恩“城市总设计师”制度正式运行,聘请5位城市总设计师和1位秘书长组建专业技术团队,为重大规划决策、编制及项目审批提供全流程技术把关。

强化系统规划引领,塑造城旅融合新格局。聚焦“仙山贡水·浪漫宣恩”定位,编制《宣恩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宣恩县战略规划》,统筹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化布局,推动县城从“分散多点”向“组团集中”转型,构建“一带、两湾、三区、四节点”城旅融合新格局,形成“景区即县城、县城即景区”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创新资源盘活路径,激活发展动能新引擎。依托总设计师团队技术支撑,在全省率先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试点,探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土地经营权+水面旅游项目经营权+地热资源矿业权”“四权融合”模式,推动“浪漫温泉城”项目资产组合包以1.602亿元成功出让;实施墨达楼片区“地上抬升+地面交通+地下连通”三级空间复合开发,空间利用率提升300%。

以“乡村规划师”扎根基层 激活特色化乡村内生动力

2025年4月,《宣恩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省政府批复,明确宣恩“以生态秀美山水县城为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县”定位。针对乡村规划“编不好、管不住、用不上”难题,聘任9名乡村规划师,通过“专业下沉+标准传导+全程服务”模式,打通规划管理“最后一公里”。

精准指导规划编制,推动特色村落差异化发展。乡村规划师深入9个乡镇重点片区,结合资源禀赋与地域文化特色,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并推动实施。例如,椿木营乡甘竹坪村依托高海拔气候优势,以“高山清凉”为主题打造避暑康养特色村;椒园镇庆阳坝村深挖“茶马古道”历史文化,修复古道遗迹,活化传统业态,擦亮“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片。

强化风貌引导与产业布局,培育乡村振兴新业态。规划师团队聚焦农房风貌引导与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群,建立“政策支持+项目招引+自主改建”发展模式,出台《宣恩县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完善“鸽子花民宿”奖补政策,构建集特色酒店、城市民宿、青年旅舍、露营营地于一体的多元化住宿体系,现有精品民宿145家。今年以来,民宿累计接待游客63.84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0195.0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3.77%、46.39%。

以“双师联动”融合城乡 构建全流程规划技术服务体系

宣恩县创新采用“国内高水平专家(定期咨询评审)+本地驻点团队(日常技术审查衔接)+乡村规划师(基层落实)”三级协作模式,打通城市与乡村规划技术服务链条,形成“宏观战略引领一中观层面管控一微观建设指导”全流程覆盖体系,推动城乡规划同频共振。

在“双师联动”机制推动下,宣恩县乡村三级规划体系建立实施,一批重点农文旅项目加速落地。《宣恩县珠山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农文旅项目》覆盖珠山镇全域,4个大类13个子项目统筹推进生态修复、产业升级与民生改造。《长潭河侗族乡“千万工程”项目》总投资5.71亿元,涵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土特产”产业发展提升等六大领域,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

今年,宣恩入选全国县域文旅融合100强第19名、“2025旅游名城创新发展案例”,“仙山贡水”旅游区列入湖北省十大夜间文旅消费项目和场景代表。这些实践成果既验证了“双师”制度的有效性,更为“十五五”规划编制中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深化文旅融合等提供了鲜活样本与数据支撑。


【责任编辑: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