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王松 通讯员 卢冠宇 彭晓迪
【阅读提示】
国家要强盛、民族要振兴,基础在教育,关键靠教育。近年来,随州市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市
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先后研究出台多项支持教联体建设的文件,以教联体建设为战略支点,撬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杠杆,奋力书写教育现代化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强弱结对、齐头并进,如今如火如荼的随州各教联体建设已经持续三年多,为总结经验、交流做法,进一步提高标杆、找准目标、集中力量、创出特色,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随州日报重磅推出“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走进教联体”专题宣传活动。
今日本报展示的是曾都区洛阳小学教联体发展纪实,敬请读者关注。
在城乡教育发展仍存在差异的当下,如何打破资源壁垒,让乡村孩子也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各地教育工作者探索的核心议题。
曾都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全力推进教联体建设工作。在此背景下,曾都区洛阳小学教联体顺势而生,以曾都区洛阳小学为核心纽带,串联起多所校区,开启了乡村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全新实践,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自成立以来,洛阳小学教联体始终坚守“强带弱、共发展”的工作思路,打破校际壁垒,激活教育资源,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愿景逐步照进现实。
主动融入
搭乘优质教育“顺风车”
“以前总觉得城里的优质教育离我们很遥远,现在教联体把资源送到了家门口,孩子上课的积极性都高了不少!”洛阳镇一位学生家长的感慨,道出了教联体建设带来的显著变化。
作为随州市实验教学基地、曾都区实验小学教联体成员校,曾都区洛阳小学自教联体工作启动以来,便主动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各类优质教育活动,为小镇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在城乡教师交流层面,洛阳小学积极选派教师参与随州市实验教学基地、曾都区实验小学教联体组织的培训、教研等活动,让乡村教师有机会走进城区优质学校的课堂,近距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班级管理经验。通过“走出去”学习,教师们将城区学校的优秀教学模式与自身教学实际相结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与课堂呈现,有效提升了个人专业素养。同时,这些教师回校后,通过开展校内示范课、教学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将所学知识与同事们共享,实现了“一人参训,全员受益”的良好效果,带动了整个教师团队教学水平的提升。
为进一步搭建城乡教育交流平台,洛阳小学还主动承办或参与各类跨区域教育活动,推动城乡教育资源深度融合。无论是城乡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还是优质课程展示活动,学校都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对话与合作。通过这些活动,城乡教师围绕教学难点、课程设计、学生管理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不仅拉近了城乡教育的距离,更实现了教育资源的高效共享,为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系统布局
铺就教育一体化“快车道”
为实现全镇小学教育协同发展,曾都区洛阳小学教联体以曾都区洛阳小学为龙头,联合曾都区洛阳小学怡和路校区、曾都区洛阳小学张畈校区、曾都区洛阳小学建国校区,组建融合型教联体,并从组织领导、发展规划、举措落实三个关键环节入手,为教联体发展筑牢根基,推动教育一体化落地见效。
曾都区洛阳小学成立教联体工作专班,明确各成员校的职责分工,制定完善的教联体工作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为提升工作团队的专业能力与认知水平,洛阳小学于去年下半年先后召开三次教联体工作推进会,组织各校区负责人、骨干教师深入学习教联体建设相关政策文件,解读发展目标与工作重点,统一思想认识。同时,为拓宽视野、学习先进经验,洛阳小学还组织分管校长赴广水、随县等地的优秀教联体考察学习,借鉴其在教师轮岗、资源共享、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工作思路。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联体发展的核心支撑。为此,教联体建立了完善的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四名教师参与跨校区轮岗交流,促进优质师资在各校区间合理流动,有效缓解了部分校区师资薄弱的问题。教联体还构建了常态化的送教、走教机制——洛阳小学、洛阳小学怡和路校区每周为张畈和建国两个校区各送一节体育课、足球课,间隔一周送一节音乐课、美术课,每月送一节英语课,每学期送一节语文课、数学课。如今,送教、走教活动已成为常态,不仅填补了薄弱校区学科教学的空白,更让乡村孩子能够接触到全面的素质教育课程,助力其全面发展。
教联体立足全镇教育发展实际,结合各成员校的师资力量、学生规模、教学需求等情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安全管理上,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计划,每学期组织三次校园安全工作大检查,确保校园安全零事故,为学生营造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教研上,教联体制定主题明确、内容具体的教研计划,每学期开展3次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组织四所成员校的青年教师齐聚一堂,通过说课、上课、评课等环节,互相学习、交流研讨,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本学年度,教联体还积极组织参与各类特色教研活动,先后开展小学语文、数学特色作业设计线上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创新作业形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举办班主任沙龙线上直播大讲堂,邀请优秀班主任分享班级管理经验,提升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开展“学生作文写作线上讲座”,邀请语文教学专家为学生讲解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组织语文、数学“项目式学习主题教研活动”,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展“随州市小学数学优课送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等活动,为教师搭建与市级专家、优秀教师交流的平台。去年10月,在随州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美育浸润计划”项目正式落户教联体,项目组安排专业教师定期为教联体成员校的9位音乐教师开展专业培训,有效提升了乡村学校音乐教学水平。
协同推进
打造教联体“特色牌”
为实现教联体“全镇一盘棋”的发展目标,教联体在常规活动、主题活动、特色活动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各成员校深度融合、共同进步,逐步形成涵盖耕读教育、足球特色等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发展品牌。
在常规活动推进上,教联体以龙头学校为标准,统一课后服务项目、课程开设、学生质量检测、班队活动、晨会内容等,确保各校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保持一致。今年六一儿童节,教联体四所成员校在建国校区联合开展文艺汇演活动。活动中,各校区的学生们带来了舞蹈、合唱、朗诵等精彩节目,展现了新时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与艺术素养。此次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更吸引了众多片区学生家长前来观看,家长们看到孩子们如此精彩的表演,感受到了教联体带来的教育变化,对学校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10月13日建队日,曾都区洛阳小学举办第六届少代会,教联体三所成员学校的辅导员共同参会,会上各校区代表围绕全镇少先队工作建设展开讨论,最终制定了统一的发展规划,为后续少先队工作的协同推进奠定了基础。
在主题活动开展上,教联体坚持“统一安排、分层实施”的原则,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与教育主题,组织各校区开展系列育人活动。在假期期间,教联体统一布置实践作业,各校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实践任务,其中融入耕读体验、足球技能训练等特色内容。在爱国主义教育与九口堰红色教育主题活动中,教联体统一组织学生前往九口堰红色教育基地,各校区则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育环节,深化学生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统一落实。
在特色活动打造上,教联体积极整合外部优质资源,重点培育耕读乐园与足球特色项目,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成长平台。一方面,依托乡村资源打造“耕读乐园”实践基地,通过种植体验、农事科普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农耕文化,培养劳动习惯。另一方面,统筹各成员校足球教学资源,组建校际足球队,定期开展足球训练、友谊赛等活动,提升学生足球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去年暑假,教联体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邀请港澳台大学生支教团队为四所成员校的部分学生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夏令营支教活动,支教内容同步融入耕读体验与足球趣味课程。此外,教联体还组织四所学校的教师联合开展家访活动,开展“点亮学生微心愿”活动,帮助孩子们实现小小的愿望;共同编印师德读本《老师来到我家里》,强化教师育人使命感,丰富教联体文化建设成果。
曾都区洛阳小学教联体在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未来,教联体将继续秉持共同缔造的理念,不断优化工作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凝聚更多教育力量,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一个乡村孩子,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携手缔造更加美好的教育梦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