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楚评论

荆楚网评:武汉抢滩AI赛道赢先机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3日14:2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9月1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武汉市调研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他强调,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努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牵引、产业能级为基础、数字底座为支撑、场景应用为导向、人才引育为保障的人工智能发展体系,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强劲动能。

当下,全国多地正以政策、基金、场景“三位一体”加速布局,本质上是争夺未来的产业主导权。人工智能的浪潮不会等待“准备就绪”的人,只会奖励“提前出发”的城。唯有立足自身资源和产业基底,第一时间卡位新赛道,方能在滔天巨浪中劈波斩浪,赢得发展先机。

从“跟跑”到“领跑”,人工智能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从“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到“加快建成”,措辞变化的背后,是党中央对湖北的期许升级,更是湖北对全国AI版图的一次“抢滩登陆”。传统出版变身“现代纸书”,工业车间长出“数字大脑”,长江两岸的钢与火正在让位于硅与电。湖北的底气在于“三线”齐发——算法有武汉高校智库,算力有光谷云谷,数据有工业大省积累的亿万级场景。当“人工智能+”行动被写入省域顶层设计,它就不再是科技部门的“单选题”,而是全省干部群众的“必答题”。

对标先进,武汉要的不是“羡慕”而是“吸盘”。“对标”不是口号,是吸盘——把别人的长处吸进来,变成自己的肌肉。杭州用一座城孵化出阿里云、海康威视,武汉凭什么不能长出“光谷版OpenAI”?关键在场景。杭州有电商、金融、政务“三张网”,武汉有工业、医疗、交通“三桶油”。当“人工智能+工业”在格创东智的展厅里让3万家制造企业“云上呼吸”,当“人工智能+出版”让传统书籍长出交互的“数字翅膀”,武汉已经拿到差异化赛道的入场券。下一步,必须把“场景红利”变成“生态红利”,让算法工程师像大学生一样满城都是,让算力中心像热干面一样24小时不打烊,让数据要素像长江水一样流动起来。

干部“破壁”才能产业“破圈”,让“武昌青锐”成为AI突击队。产业转型首先得是干部“转脑”,当“干部素质提升年”撞上“人工智能+”,武昌区给出的答案是让“青锐”成为AI的“破壁人”:选拔53名年轻干部赴杭州开展对标实训。在人工智能时代,干部没有“舒适区”。不会用AI辅助决策,就会被AI替代决策;不懂数据治理,就会被数据反治理。武昌提出“三个一”:一份情怀、一种精神、一个路径,归根结底就是“干”——把算法写成政策,把算力变成项目,把数据落到场景。只有干部率先“数字化”,产业才能“智能化”;只有干部敢于“破壁”,人工智能才能“破圈”。

浪潮已至,唯有以“提前出发”的决绝,以场景为帆、干部为桨,破浪即达未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 程洋(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中南路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责任编辑:艾凌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