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又一国家级活动9月17日将在宣恩启动”的消息不胫而走时,“为何是宣恩”的追问,再次成为舆论场的聚焦点。这座鄂西小城,缘何能一次次成为国家级活动的“优选地”?答案,藏在生态、文化、发展与人本温度交织的独特叙事里,每一处亮点,都解码着宣恩专属的“魅力密码”。
生态之美,天然去雕饰的山水长卷。宣恩的生态,是不加滤镜的极致浪漫。清江如练、贡水含情,仙山贡水旅游区勾勒出“水在城中流,城在山边立”的绝美画卷;彭家寨吊脚楼群,与青山绿水浑然一体,宛如从土里“长”出的建筑奇迹。这里的生态,是千万年自然演化与人类守护的共生成果,宣恩拒绝“透支生态”的短视开发,让山水保持本真模样。当别处忙着“造景”时,宣恩守着“真山水”。国家级活动选址于此,是对“生态优先”理念的呼应,让参与者在天然氧吧中触摸“生态文明”的真实模样,让“绿水青山”成为活动最动人的背景板。
文化之厚,活态传承的民族基因库。宣恩的文化,是多元共生的活态史诗。土家摆手舞的雄浑、侗族合拢宴的热烈、吊脚楼营造技艺的精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是百姓日常的生活仪式。婚嫁时的哭嫁歌、节庆时的苗鼓表演,鲜活演绎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密码。国家级活动落地宣恩,如同打开一扇“民族文化之窗”,让参与者感受“文化活着传承”的温度,使“民族团结、文化交融”的理念,从抽象概念化作摆手舞的热烈、合拢宴的欢笑。这种“活态文化”的沉浸体验,是宣恩独有的魅力,更是国家级活动追求“文化深度”的必然选择。
发展之劲,后发崛起的青春宣言。宣恩的发展,是后发地区的逆袭范本。曾经,地理区位与经济基础是枷锁,宣恩却以“敢闯敢创”的姿态挣脱束缚。伍家台贡茶借生态优势走向全国,乡村旅游让“沉睡小村”变身“网红打卡地”;城市建设中,慢行系统串联山水与烟火,让“诗意生活”照进现实。当很多地方陷入“同质化发展”时,宣恩走出“生态 + 产业 + 文化”的特色路径,自带“青春张力”。国家级活动选择宣恩,是为“后发地区奋进”代言,在这里,能看到“小地方也有大梦想”的实践,传递“奋斗不问起点”的信念,让更多后发区域相信“逆袭可期”。
人文之暖,以人为本的生活哲学。宣恩的温度,是刻在骨子里的人本哲学。城市里,慢行系统让居民“随时与山水相遇”;乡村中,老屋改造留住乡愁,让村民“把根留住”。这种温度,藏在街头阿婆递来的一碗米豆腐里,藏在景区工作人员真诚的笑容中。国家级活动本质是“人的连接”,宣恩的“人本温度”,让活动有了“共情力”,参与者不仅能收获活动价值,更能触摸到小城对“幸福”的定义——不是冰冷的GDP数字,而是百姓安居乐业的烟火、人与自然和谐的默契。这种“温度”,让国家级活动的影响超越主题本身,成为一场“关于生活本真”的共鸣。
当我们解开“为何是宣恩”的谜题,会发现答案藏在山水的坚守、文化的鲜活、发展的奋进与生活的温度里。这座鄂西小城,用独特的“魅力密码”,证明了“小地方也能承载大使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田茂清(利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责编:税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