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楚评论

荆楚评论:预制菜争议过后,餐饮业之路何在?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5日21:1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期,西贝因预制菜争议引发的舆论风波,再次将餐饮业的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保护话题推向公众视野。从罗永浩吐槽“预制菜未明示”到家长质疑儿童餐使用24个月冷冻西兰花,这些争议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餐饮品质的更高期待,更是对政府部门如何平衡企业发展与消费者权益保障的一次考验。政府部门既要坚决维护消费者“舌尖上的知情权”,也要为餐饮企业转型升级指明合规路径,以监管现代化护航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以制度补位筑牢标准底线,破解“界定模糊”难题。针对西贝事件中预制菜标识不清晰、冷冻食材品质无参照等问题,要加快完善餐饮行业各项标准体系。既要加快明确预制菜的标准和范围,要求企业通过菜单标注、电子屏公示等方式,主动告知消费者预制菜品类及加工方式,未按要求明示的企业,纳入信用档案并限期整改,逾期未改的依法予以罚款。同时也要细化食材安全标准,特别是儿童餐、冷链食材等特殊领域,要出台更严格的保质期核查、储存条件管控细则,从源头规避安全风险。

以技术赋能打通监管盲区,破解“监管滞后”难题。借助数字化手段构建“全链条可视”监管模式,让监管更精准、更高效。一方面要推广“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要求企业为食材附加含生产批次、检测报告、运输轨迹的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源头,政府部门通过后台系统实时监控食材流转情况,一旦发现超期、变质问题可快速锁定涉事环节。另一方面要升级“明厨亮灶”工程,在厨房关键区域加装智能监控设备,对“违规使用过期食材”“未按规定加工”等行为自动识别、实时预警,监管人员无需现场检查即可实现“线上巡查+线下核查”的快速响应,大幅提升监管效率。

以共治机制凝聚多方合力,破解“单打独斗”难题。监管不是政府“独角戏”,需联动企业、消费者形成共治生态。对政府而言,要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定期组织餐饮企业参与座谈交流会,听取企业在合规经营中的困难,引导企业主动升级管理。对企业而言,要建立“内部自查+公开承诺”制度,每月开展食材安全自查,并通过官方渠道公示自查报告,邀请消费者、媒体参与监督。对消费者而言,要完善“监督激励”机制,设立“餐饮安全监督员”志愿岗位,对发现企业违规行为并核实的消费者给予奖励;同时通过社区宣传、短视频科普等方式,引导公众理性看待预制菜、标准化生产,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过度焦虑。

食品安全无小事,监管责任重于山。西贝事件带来的争议,终将转化为行业升级的契机,当预制菜相关标准正式实施、透明厨房成为行业标配,消费者的每一次选择都将更有底气,这不仅是对西贝事件最好的回应,更是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彭聪(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中南路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责任编辑:艾凌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