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官的“一饭封神”舞台上,多位厨师各显神通,以巧妙构思与精湛厨艺,将寻常食材调制成令人垂涎的美味。这场舌尖盛宴恰如生动隐喻,文化传承亦如烹饪之道,需传承者以匠心为火、以创新为料,将传统文化素材“烹制”成契合当代审美的精神佳肴,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烹饪之前要精心“选备”食材,既要辨明食材本质,也需耐心清洗处理,方能引出本真之味。传统文化如同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其真正价值深藏于岁月与人文的多重维度之中,亟待我们深入挖掘。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多维度、系统性的文化挖掘力度,通过建立数字档案、开展文化普查等方式,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打通古今、连接内外,研究曾经的文化风貌,唤醒沉睡的文化资源。
丰富的食材还需要加入“新配方”“新调料”,才能成为一道美味的佳肴。文化传承也是如此,挖掘文化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创新融合。就像“一饭封神”的冠军选手用普通鸡蛋做出编织包形态的创意番茄鸡蛋、鸡蛋大米冰淇淋等意想不到的菜品一样,文化传承也需要创新表达方式。近年来,利川腾龙洞景区运用4D光影技术打造实景数字龙宫剧场,让亿万年溶洞化为神话秘境。这些创新实践告诉我们,文化传承既要保留原本特色,又要大胆运用新技术、新形式,让传统文化成为喜闻乐见、人尽皆知的生活体验。
一桌好菜离不开后厨团队的协同发力,文化传承也同样需要构建全社会共同掌勺的“厨房生态”,即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参与,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做好文化传承和发扬工作,文化机构要搭建展示平台,学校教育要融入传统文化内容,企业界可以提供资源支持,而每个普通人都可以通过观看一场演出、学习一项手艺、参观一次展览来参与其中。只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文化传承的良好氛围,才能让文化传承之路越走越宽广。
文化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复刻,而是像烹饪般兼具守正与创新的艺术。未来,愿更多传承者以匠心为笔、以创新为墨,在传统文化的“食材清单”上不断探索,让千年文脉在创造性转化中绵延生长,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持久醇厚的文化韵味。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汝(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蔡家榨街道办)
责编:陈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