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柳钢 汪静)9月10日,教师节的阳光洒满宜昌市流动党员服务中心,120多名各民族同胞共同走进一堂特别的“石榴籽”思政课堂。不同领域的“良师”们走上讲台,没有固定的教科书,却饱含爱国情、乡土情和手足情,以各自的方式倾情讲授,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历史课:见证阅兵,汲取团结奋进力量
铃声一响,“历史课”开讲。“主讲教师”是全国“两优一先”代表、宜昌市流动党员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华君,他以“九三”阅兵亲历者身份,为学员们带来了震撼人心的分享。
“作为一名农民工代表,站在天安门广场那一刻,我热血沸腾!”王华君的声音铿锵有力,“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盛大庄严的阅兵场景,是国家强盛的具象呈现,是无数先辈奋斗牺牲换来的荣光,更是我们党坚强领导核心作用最生动的诠释!”他以亲历者的视角,将阅兵现场的磅礴气势与民族自豪感传递到了每个人的心间。
“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句肺腑之言,是他对这堂“历史课”最核心的总结,也是他对全体党员和各族同胞的殷切期许:“我将铭记这份荣光与责任,把更多的流动党员凝聚起来,建强基层堡垒,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全部力量! ”此时此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文化课:“语”你同行,点燃沟通星火
紧随其后的是“语文课”。“主讲教师”是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普通话测试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杨凤娇。
“请问,‘尴尬’二字的偏旁部首是不是‘九’?”杨老师一个精准又略带趣味的提问,瞬间点燃了“课堂”的学习热情。这堂“文化课”不枯燥,她从发音规则、方言差异入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通过精准对比宜昌方言与普通话发音,对易错点进行重点“纠音”,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学员们眼神专注,跟读声此起彼伏。杨老师赠送的《标点符号口诀歌》,成了学员们最实用的“语言锦囊”,更点燃了学员们沟通与融入的星火。
“讲好普通话是‘生命线’,学好宜昌话是‘幸福线’! ”来自甘肃张家川的回族同胞哈荣深有感触地分享他的“学习心得”。7年前来到宜昌的他,这堂生动实用的“文化课”让他“对扎根宜昌、融入宜昌更有信心了!”
亲情课:党群结对,交流互融暖人心
课堂进入充满温暖的“亲情课”环节。庄重而温馨的“党群共建、团结共融”结对仪式,成为最动人的教学现场。
台上,宜昌市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多个党支部的代表们,化身融入城市的先行者、“辅导导师”,与回族、维吾尔族、土家族等民族同胞代表紧握双手,互致美好祝福。这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党员同志们以身作则、倾情奉献各民族同胞的实践教学。
“我们从新疆来到宜昌后无依无靠,原来觉得一步步都好难。”新疆维吾尔族的女青年约则热古丽·斯玛伊力笑着分享她的“融入感”,“现在有了党员‘亲戚’真心实意地结对,心里踏实多了,连家人都说我变得更有活力了!”这结对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超越血缘的浓浓亲情。
“我们一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支部堡垒作用,全力当好各民族同胞最可靠的‘娘家人’!也热忱欢迎更多同胞加入我们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沙镇溪镇党支部书记李何伟等党员代表的话语,道出了共同的心声。
法规课:政策护航,共筑安全家园
“法规课”由多位“政策导师”共同讲授,内容扎实,关乎每位同胞的切身生活。
“主讲团”由宜昌市民宗委党组成员、市援藏办专职副主任覃金山开篇,他担任“法治老师”,传达学习中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草案)》的重要会议精神,强调依法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石作用。作为“政策老师”,西陵区民宗局局长李衡系统宣讲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并现场答疑解惑,确保政策阳光普照每一位同胞。“安全老师”是西陵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王金幸,她带来的反诈防诈知识培训尤为实用,为各族同胞融入城市生活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安全“锦囊”。这堂“法规课”,用法规政策的关怀和安全知识的防护,为各族同胞的幸福生活筑起坚实屏障,让“石榴籽”的联结在法治与安全的护航下更加紧密。
实践课:从“看见”到“凝聚”,书店里的石榴籽情怀
压轴的是一堂来自基层的“实践课”。“主讲教师”是民族团结宣讲员、新华书店屈原书城阅读顾问向晴晴。她以一名图书管理员的视角,用生动的故事传递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暖流。
向晴晴坦言,她的“实践课”起步于“看见”,致力于“实干”,收获于“凝聚”。挑战打造新华书店屈原书城“品楚辞·道中华”等六大主题展区是她面临的第一道门槛。她迎难而上,从深度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到阅读民族文学书籍、苦练讲解技巧,一步步变身为民族团结金牌讲解员。她面向孩子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举办“民族团结游园会”,面向青年举办“同心读书会”。
当屈原书城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阵地后,她的工作从单纯“卖书”转变为用心“看见”需求。她看见回族同胞找到特色美食书籍时的连声叫好,看见各族读者在民族文学书架前驻足时,内心被深深触动,她认为民族工作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体的渴望与关切,也让大家更加充满着敬佩与信心。
良师共育,石榴花开向未来。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响起,教师节的“石榴籽”课堂也圆满落幕,但各界“良师”们播撒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在宜昌这片热土上,各族同胞越抱越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越扎越深,共同奔向更加团结美好的明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