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中国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时值夏粮旺季收购尾声,万亿斤粮食颗粒归仓,这场如期而至的丰收背后,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智慧。从“中国碗装中国粮”的深刻认识,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实践,中国正在用稳健的步伐踏出一条坚实的粮食安全之路。
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粮食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战略方针,不断筑牢大国粮仓的根基。纵观全球粮食市场波澜起伏,我国粮食价格依然保持总体稳定,这得益于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今年夏粮收购的平稳收官,再次印证了最低收购价政策的重要作用,既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又有效平衡了粮食市场预期,彰显国家宏观调控的远见与智慧。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夯实发展根基。保障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同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正让良田变粮仓。从优质品种选育到智能农机应用,从节水灌溉到病虫害防控,科技创新正在为粮食安全注入强劲动能。一批批农业科技工作者扎根田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新技术、新成果从试验田走向千家万户。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与农业深度融合,深刻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更增强了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产业升级激活内生动力。粮食安全不仅要“产得出”“供得上”,更要“卖得好”“收益高”。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推动粮食产业主线从“量”的积累全面转向“质”的提升。品牌强农、质量兴农日益成为行业共识与行动方向,各地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既回应了消费升级背景下市场对“好粮油”的期待,也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粮食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正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机制,恰是国家粮食安全行稳致远的坚实支撑和持久动力。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粮食安全既是国家发展的“压舱石”,也是民生幸福的“温度计”。从广袤田野到大国粮仓,从科技赋能到产业升级,中国正以系统思维织就粮食安全新图景。这份厚重的“丰收答卷”背后,是一个农业大国对粮食安全的深刻认识,也是一个伟大民族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新征程上,唯有牢牢守好“三农”战略后院,时刻绷紧粮食安全之弦,我们才能书写更加辉煌的农业强国新篇章,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稳、守得更牢。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段智炜(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中南路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