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武汉新闻

专家接地气 农户添财气 全省30个专家大院今年推广新成果53项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17:08 来源:

30.jpg.jpg

湖北日报讯(记者汪彤、通讯员杨文、刘友梅、李静)9月12日,全省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025年度工作考核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场推进会在荆州松滋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以来,省农科院通过发布成果清单、线上对接、现场洽谈等模式,系统化组织实施成果转化项目74个,示范推广“三新”成果53项,核心示范面积21.87万亩,为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简称专家大院)是我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平台之一,构建起“省农科院+市州农科院+县(市、区)农技中心”三级服务链,创新“专家+农技人员+企业+示范基地+农户”五位一体推广模式,用“六个一”工作机制破解农业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累计实施863个成果转化项目、推广超1000项“三新”成果,辐射带动面积突破1.5亿亩次,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赴松滋市八宝镇大路口社区,参观了省农科院粮作所、荆州市农技推广中心(荆州专家大院)与荆州市农科院共建的千亩长粒优质香稻新品种‘E农香两优1300’示范基地。

“成果好不好,农户说了算。”省农科院粮作所夏明元介绍,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市场对于优质大米的需求逐渐增加。E农香两优1300是该所历经十余年选育的长粒优质稻新品种,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二级标准,千粒重约30.82克,兼顾了优质稻的品质和普通杂交稻的产量,此前在全省多地多点小规模试验示范,表现良好。通过专家大院,联合市州农科院、农技推广部门、种植大户,开展规模种植示范,可进一步摸清品种在不同种植条件下的配套栽培措施,把好品种变成好种子,实现科技成果切实落地见效。

“专家大院不仅推荐符合市场需求、适合本地种植的水稻品种,还提供了种植全过程技术指导,让我们种得放心、省心。”基地负责人、荆州纽莱福农业公司董事长李丹介绍,通过荆州、松滋两级农技推广部门牵线,公司与省农科院、荆州农科院建立紧密度合作关系,先后引进鄂中5号、润丰香占等优质稻品种和低GI功能水稻品种,为公司生产提供了优质种源。今年气温偏高,企业试种的‘E农香两优1300’表现出丰产性好、耐高温、抗倒伏等显著优势,令人欣喜,明年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

“专家大院在专家和农户之间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打通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和难点。”荆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卢建新介绍,通过建立专家大院,由省农科院发布科技成果清单,基层农技推广部门联合种植大户开展成果示范,让专家做给大户看、大户领着农户干,让农户直观地看到先进科技成果带来的效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切实提高先进农业技术到位率与覆盖面。

当天,省农科院再次组织专家团队,面向30个专家大院推介一系列水稻、小麦、畜禽、果茶新品种等科技成果,令参会农技推广部门负责人和企业代表眼前一亮。

湖北省农科院副院长梅书棋说,“十五五”将聚力推进专家大院成果转化攻坚行动,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打造技术领先、集成度高、辐射力强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锻造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农业强省建设和新时代“鱼米之乡”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湖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张世伟表示,专家大院是科技成果向县域转移转化的关键枢纽。下一步,该院将面对农业科技创新新形势新任务,牢牢牵住科技成果转化的“牛鼻子”,重点实施一批成果转化项目,建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让农科院的品种和技术在荆楚沃野落地生根,切实提升农业附加值,夯实县域富民产业根基。

31.png.png

32.png.png

33.png.png

【责任编辑:董育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