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午9时18分,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仪式上,防空警报声划破长空,车辆停驶鸣笛,行人驻足肃立,14响钟声每一声都严肃沉重,象征着中华民族14年浴血奋战的艰苦历程,无数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才换来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今年是纪念九一八事变94周年,我们要铭记历史的教训,从中汲取精神动力,以实干担当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铭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通过历史吸取经验教训,树立民族忧患意识。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去,历史的警示仍在回响。“国弱遭欺”“落后就要挨打”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和平与发展并不容易,背后需要强大的国家实力作为支撑。如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依然激烈,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依然存在,无论是组织、个人、还是国家,都要时刻保持警醒。一方面要加强警示教育,通过网络宣传、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学习民族历史,增强自身清醒度。另一方面是要立足现实,开阔视野。不仅局限于国内视野,关注自身发展状况,还要立足国际,关注世界格局,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外部环境的挑战,在安定时不忘危难,在顺境中预判风险,从而主动求变,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铭记历史,重在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九一八事变后,无数英雄儿女挺身而出,巩天民联合沈阳的一批知识分子组成“抗日爱国小组”收集日军罪证,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与日军周旋五天,牺牲后胃里只有棉絮枯草,他们将个人价值融入民族大义,彰显爱国担当。如今,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仍然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充满艰难险阻。从九一八事变中,我们不应只看到伤痕,更应挖掘深藏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宝藏,以爱国、担当、团结、奋斗精神点亮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历史最好的告慰,是将其转化为“实干兴邦”的具体行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抗战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我们不用像先烈那样真枪实干,但仍需为国家发展冲锋陷阵,这场新的“战役”,不见硝烟,却同样考验着我们的勇气、智慧与担当。新时代的“实干兴邦”,是立足岗位,将爱国担当、团结奋斗等精神转化为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科技创新、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国防巩固等每一个具体领域攻坚克难,创造价值。每一位程序员写下的稳健代码,每一位工程师绘制的精密图纸,每一位农民耕耘的肥沃土地,无数人每一次尽职尽责的“微小实干”,都是民族复兴号巨轮前进的一朵有力浪花。
钟声回荡,警笛长鸣,历史的回响清晰地叩击着当下。94年过去了,曾经的硝烟与呐喊,已沉淀为民族血脉中永不磨灭的精神基因。站在历史的新起点,让我们将历史的警示化为居安思危的清醒,将英雄的信念化为岗位建功的激情,以实干担当让个人奋斗的涓涓细流,汇入民族复兴的浩荡江河。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燕(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中南路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