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 题:老有所养,中国式养老绘就最美“夕阳红”
新华社记者朱高祥、尹思源
截至2024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近10.73亿人,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40.6万个,养老床位合计799.3万张,参加“银龄行动”的老年志愿者累计超700万人次……新时代以来,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供给能力不断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老伴两次意外受伤,多亏‘河西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政策,两次都拿到了保险公司赔付的3000多元医疗费和住院津贴。”家住天津市河西区的72岁老人陈平说。
为降低老年人因意外伤害带来的损失,自2020年起,河西区每年拿出专项财政资金,为辖区内约30万老年人统一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最高可赔付15000元。截至去年底,累计赔付3119件,赔付金额502万元。
河西区惠老政策并非个例。近年来,我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养老服务体系愈加完善。
截至2024年末,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亿,占总人口的15.6%,规模和占比再创历史新高。按国际有关标准,我国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面对高龄、失能、空巢、残疾等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照护服务需求,推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任务紧迫而艰巨。
改革的关键,在于完善政策体系,补足养老服务短板,增强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老龄工作方针政策更加明确。
近年来,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制定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三大类16项服务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明确提出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
政策驱动引领,全民共建共治共享,一组数据正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果的有力证明——
截至去年底,我国近16万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3200余万人,个人养老金产品共1000多款,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完善;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为65.7%,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十四五”期间累计支持224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刚需正在得到有效满足。
与此同时,随着受教育水平提升和经济状况改善,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已不停留于简单生活照料,养老服务内涵正从“养”向“养享并重”转型。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协调发展,让优质养老服务向老年人的周边、身边、床边聚集。”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学术部主任郑志刚介绍,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老年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同样重要。
系统谋划,顶层设计,统筹兼顾。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对服务网络、服务形态、服务事业产业发展作出部署,明确人才队伍建设、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等养老服务要素保障。多措并举,积极应对,老龄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
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初步形成。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6万个,床位291.5万张;近年来,全国共建成约8.6万个老年助餐点;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约1.4亿人次健康管理服务。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式与培育机制不断健全。截至2024年末,全国高校共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点770余个,中职、高职相关专业布点3300余个;出台政策文件,全面推行以养老护理员为重点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强化人才激励保障,探索建立养老服务师职业资格制度,建立“拴心留人”制度机制。
老年人社会参与程度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出台政策推进老年阅读工作,鼓励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有线电视收视服务;截至去年底,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44.1万门(个)课程资源,累计提供学习支持服务1.7亿人次。
…………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我国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一个更加成熟完善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正为亿万老年人绘就出最美“夕阳红”。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