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楚评论

荆楚评论:双碳赛道上,湖北如何当支点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2日18:2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9月15日,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主持研究加强碳市场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工作。会议强调,要抢抓国家加强碳市场建设的重大机遇,扎实推动中碳登提级增效,努力打造全国碳市场中心、碳金融中心,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当全国碳经济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与技术双轮驱动,湖北手握中碳登这张“王牌”,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如何让碳市场既承载国家使命,又激活地方转型动能,成为亟待解答的时代命题。

作为中部唯一碳市场试点,湖北早已不是新手,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占全国区域碳市场四成以上,首个突破百亿交易额,四百余家企业覆盖16个工业行业,“武碳通”平台、气候投融资试点落地武昌……这些数据背后,是“中碳登+碳交中心”的双核驱动,是“企业电—碳—金融服务中心”的精准服务,更是湖北把工业基础转化为转型优势的清醒选择。但要看到,全国碳市场扩容在即,绿色技术迭代加速,湖北若想守住领先,不能只靠过往经验,更需在制度创新、精准落实、全民参与上再下功夫。

当好先行者,要敢闯无人区。碳金融不是简单的政策套利,借碳、碳保险、碳资产证券化等新产品,没有现成模板可抄;零碳园区、绿色智能船舶,也需技术与场景深度融合。湖北要做的,是把“先行先试”从口号变成行动,以两大绿色联盟为纽带,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链路,让企业敢试、金融敢投、技术敢用,真正让制度创新成为碳市场的发动机。

做好落实者,要啃下硬骨头。全国碳市场扩容,钢铁、水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将被纳入,这些正是湖北的产业基本盘。是被动应对,还是主动转型?答案藏在碳足迹认证的细致核算里,藏在能碳管理中心的数字赋能里,更藏在环沙湖双碳经济带的规划落地里。唯有把“服务企业减碳”想细做实,把“引才育才”抓牢,才能让传统产业在碳约束下找到新赛道,而非陷入“减碳就减产”的误区。

成为推动者,要激活共同体。碳市场不只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更需要全民参与的温度。碳普惠不是“小打小闹”的消费优惠,而是要让市民真切感受到“减碳有实惠”,个人碳账户能兑公交、能抵消费,低碳社区能改善生活环境,这样的绿色福利才能让低碳从政策要求变成生活习惯。湖北推动跨区域碳普惠互认、建“低碳细胞”,正是要织密一张“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民参与”的共治网络。

从制度创新到精准落实,再到全民共治,湖北正在走出一条“以碳为媒、以绿为基”的转型路。当“双中心”目标从蓝图变为现实,湖北不仅能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更能为中部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的破题经验。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但只要守住先行的勇气、落实的韧劲、推动的智慧,湖北定能在双碳赛道上,立起当之无愧的绿色发展支点。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静(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武昌区政府国资局)

责编:李燕

【责任编辑:董育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