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咸丰县创新探索“用、售、租、融”机制 高效盘活储备土地资源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6日17:30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金家田、杨璇)为破解重点项目临时用地瓶颈、释放储备土地资源价值,咸丰县以十咸排涝渠整治工程为切入点,创新政府储备土地管理机制,通过“租”模式盘活闲置国有储备土地,不仅保障了民生工程高效推进,更为全县“用、售、租、融”全链条盘活储备土地积累了典型经验,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项目建设的“双向共赢”。

“租”活闲置土地 解项目燃眉之急

在咸丰大道水厂与春晖学校之间,一宗国有储备土地在正式开发前一度处于闲置状态;而另一边,事关城市防洪安全的十咸排涝渠整治工程正加速推进,配套搅拌站等临时设施的建设用地需求迫在眉睫——若按传统方式重新征地,不仅耗时数月、成本陡增,更可能拖慢工程进度,影响汛期防洪保障。

面对“土地闲置”与“用地紧缺”的矛盾,咸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动研判政策,大胆探索储备土地临时利用路径。经充分合规性论证与审查,最终确定将该宗储备土地临时租赁给县水利局,专项用于十咸排涝渠整治工程的配套临时设施建设。这一举措实现“三重效益”:一是有力保障了水利工程的顺利推进,高效化解了临时用地紧缺的瓶颈;二是将“沉睡”的储备土地资源在空窗期加以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提升了土地在开发前期的社会价值;三是践行集约理念,无需为临时设施另行征地,减少土地资源消耗,契合国家节约集约用地要求。

从“被动看守”到“主动运营” 拓宽土地利用维度

此次以“租”促活,是咸丰县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创新储备土地临时利用机制的重要实践。其意义不仅在于保障了民生工程的按时推进,更体现在三个方面:

拓展“用”的维度:改变储备土地“被动看管”的旧有模式,拓宽其在出让前的有效利用途径。

激发“租”的效能:验证了短期租赁在盘活存量土地、缓解临时用地矛盾方面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夯实“售、融”基础:通过规范的临时利用管理,提升储备土地的维护水平与周边配套价值,为未来土地出让、抵押融资筑牢“价值基石”。

下一步,咸丰县将以此次试点为起点,健全政府储备土地“用、售、租、融”全周期管理机制:一方面细化政策规范,明确临时利用的范围、期限、租金标准及到期恢复要求,确保“利用不违规、到期不遗留”;另一方面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县域发展需求动态调整“用、售、租、融”比例,既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又实现土地资产保值增值,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土地动能”。


【责任编辑: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