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房县黄酒,一滴未曾干涸的活态历史,一杯岁月凝练的甘醇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6日16:15 来源: 湖北日报

千里房县 诗酒远方

倘若历史有味道,房县黄酒便是那缕穿越千年的绵长回甘。

三千载时光如玉,在此沉淀为一盏琥珀琼浆。它曾是供奉周天子的贡品,亦是慰藉唐中宗李显心灵的暖流;它源自《诗经》的古老吟唱,更流淌在今日房陵的寻常巷陌。这,便是房县黄酒,一滴未曾干涸的活态历史,一杯岁月凝练的甘醇。

房县黄酒,是山水、糯米与时光共同守候的一个关于醇香的秘密。它得天地之馈赠,承古法之精粹,经岁月之点化,便成了那盏被誉为“封疆御酒”美誉的黄酒。这酒不仅是舌尖上的非遗,还藏着周朝宫廷的礼乐,飘着盛唐诗人的气质,更是一曲由周朝传唱至今的田园诗篇,它温暖了千里房陵的无数春秋。

倘若历史有味道,房县黄酒便是那缕穿越千年的绵长回甘。它色如琥珀,温润如玉,蕴藏着尹吉甫的忠勇、李显的沉浮,以及一方水土的养生智慧。这黄酒是活着的文明,饮上一口便能在心间荡开层层的波澜。

翻开《诗经》,那句“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古老吟唱,或许早就记录了这片土地的酿酒智慧。周宣王时,尹吉甫在此地将家乡的琼浆玉液献于王室,黄酒从此带着房陵的印记走入庙堂。到了大唐,这盏酒更与一位废黜天子的命运又紧密相连。

唐中宗李显被贬房陵十四载,在这苦闷的流放岁月里,传说他拿出御膳的黄酒技艺与民间智慧相融合。由庐陵王妃(后来的韦皇后)亲手酿制出香气四溢的黄酒,温暖了无数个寒冷的夜晚,也酿出了“房陵黄酒,李显难舍”的千古佳话。当他奇迹般重返帝位,这酒便成了名副其实的“皇酒”,其酿造古法也随之定格并传承下来。

这是舌尖上的非遗,时间酿造的技艺。房县黄酒的独特,源于天赐的“血脉”。 房县,古时称房陵。这里千峰竞秀,万壑藏幽,这里的山泉天然,清冽甘甜,富含矿物质;这里特有的蓼草小曲,是赋予酒魂的秘钥;这里的糯米,饱满晶莹,饱含天地精华。

而真正的传承,是藏在“冬酿夏熟”的古老节律里。农历九月九这天,酿酒师傅们开始浸米、蒸饭、拌曲,随后将酒醅投入陶缸。这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是顺应天时的古老智慧。接下来,便是与时间的对话。酒醅在房陵盆地特有的微生物环境中静静发酵,历经三伏天的锤炼,直到次年秋高气爽时方启封。开缸刹那,香气扑鼻,酒色晶莹剔透,宛如琥珀。

黄酒的温润甘醇,不仅在于口感,更在于其养身,是天地精华的馈赠。它性温而平,不燥不烈,恰似一位温良的谦谦君子。《本草纲目》详述记载黄酒有“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之功效。“温饮黄酒”是驱散冬日寒意的良方,即便是日常劳作后的小酌,也被视为解除疲乏的妙法。在当地,“黄酒煮鸡蛋”是产妇恢复元气的滋补上品。房县黄酒将粮食的精华尽数转化,富含易于人体吸收的小分子蛋白和多种氨基酸,是大自然对勤劳人民最质朴的馈赠。

这盏穿越三千年的甘醇,现已成为房县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名片。古老的酿造技艺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新一代的酿酒人,在恪守古法的同时,已通过现代工艺酿出了“忠和”、“庐陵王”等品牌名酿。如今,这些琥珀玉液般的美酒已走进千家万户,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千年时光,凝于一杯琥珀;千里房陵,香飘一盏醇厚。这杯中之物,早已超越了黄酒本身,饮它可以品读的历史,饮它可以回味的诗篇。当您举杯,饮下的是天地精华与古法匠心,而唇齿间回荡的却是整个房陵的春秋。

品房县黄酒,品的不只是酒,是一段活着的中国历史,一份流淌的文化自信。来房县吧,让这琥珀色的时光,在您的唇齿间,留下一个关于传承、文化与健康的美好回响。(康巴汉子)

图为今日房县县城

【责任编辑: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