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某户外品牌联合艺术家打造的烟花秀,让喜马拉雅山脉的夜空短暂璀璨。可这场自诩“艺术与自然对话”的表演,没等来掌声,反倒被铺天盖地的环保质疑围住,在生态脆弱的高原燃放烟花,再动听的“环保材料”说辞,也掩不住对自然的轻慢。
这场烟花秀的内核,表面上看是商业与艺术的“各取所需”。品牌要借艺术家的名头抬升调性,艺术家要靠品牌资本实现“高山艺术梦”,二者一拍即合,却把喜马拉雅的生态与文化当成了背景板。更让人不适的是艺术家那句“感谢牧民和动物让点火线路畅通”“支持我们大闹天宫”,把对高原环境的“入侵”当成恩赐,把打破自然宁静称作“大闹天宫”,这般自我狂欢的表达,早脱离了艺术该有的谦卑,也踩破了对自然的基本尊重。
主办方说用了生物可降解材料,还搞了全链条环保方案,可懂行的人都清楚,高原低温缺氧,降解材料的分解周期可能比平原长数倍,残留的化学物质更可能渗进土壤、污染水源。户外品牌的核心卖点本是“与自然共生”,消费者买装备,认的是“和自然站在一起”的理念。可如今把雪山当舞台,把烟花当道具,只会让消费者觉得,所谓“环保”不过是营销话术,一边喊着爱自然,一边做着伤自然的事,这种割裂,只会耗光公众信任。
更该想想藏族文化里的自然观。在当地传统中,雪山是天梯,湖泊是龙族居所,每一块石头、每一棵草都有灵性,大声喧哗都算冒犯,何况是轰鸣的烟花?这不是传统守旧,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敬畏。咱们老祖宗也讲“天人和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从不敢违逆自然规律。这种对自然的尊重,从来不是“不发展”,而是“不蛮干”,是懂得在利用自然前先守护自然。
真正的艺术,从不是靠征服自然显崇高。就像夏尔巴人撒向风中的糌粑,没有华丽声势,却藏着对天地的敬畏;真正的商业,也不该把自然当流量密码,而是要把环保刻进每一个环节,从材料选择到活动选址,都该多问一句“会不会伤了自然”。
烟花的光会灭,可对自然的伤害可能留很久。喜马拉雅的雪山不需要烟花来点亮,它本身的庄严与宁静,就足够动人。当商业和艺术再想向自然致敬时,不妨先学会沉默守护,别让短暂的璀璨,变成高原生态永远的伤疤。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梦辉(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杨园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