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桂香起,丰收景渐浓。今年是黄陂大余湾办“晒秋” 节的第三年,从最初带着“武汉小婺源”的印记,到如今慢慢活出自己的模样,这处六百余年的古村,连续三年把“晒秋”晒上了央视。不少人好奇,那么多地方都办“晒秋”,大余湾凭啥能脱颖而出?其实答案很实在——它晒的不是跟风的景致,而是咱身边触手可及的美好。
大余湾的晒秋,先晒的是“古村裹着丰收”的好景致。今年的规模比前两年都大,村口巷尾的晒架上,金灿灿的玉米串、黄澄澄的南瓜堆、红亮亮的辣椒串,还有圆鼓鼓的板栗,颜色一层层叠着,看着就喜庆。再配上古村的青石板路、灰瓦木窗,金秋的阳光洒下来,老房子有了烟火气,丰收的作物多了古韵,不像刻意造的“网红景”,倒像村里长辈们自然晒出的生活底色。这种“老村落+新丰收”的搭配,没有距离感,让人一眼就觉得亲切。
更打动人的,是它晒的“手作裹着乡愁”的好味道。平日里难得见的黄陂老手艺,在这儿能亲手体验。挽起袖子打个糍粑,糯米捶得黏糊糊的,刚出锅咬一口,热乎劲儿裹着米香,小时候跟着大人赶秋集的记忆就回来了;煮一锅豆丝,柴火灶的香气飘老远,吃的是熟悉的家乡味。除了现做现吃,还能捎点黄陂三鲜、手工酱料回家,都是村民自家做的实在东西,逛一圈下来,很少有人能空着手走,不是贪多,是这份“土味”里藏着的乡愁,让人忍不住想带点回去。
微度假、松弛感是当代人追求的周末放松方式,而在大余湾的“晒秋”不仅将人们的乡村情怀和乡愁很好地融入其中,也着力打造了具有微度假以及松弛感的完美空间。民俗表演、汉服体验、亲子课堂,这些活动都可以将人带入其中,体验“大余湾式快乐”。如果这些还不够,那么村咖里的宁静与守护足以让人满意,就地取材的创意产品、“上房揭瓦”的打卡主题无一不迎合着各类人群的心。除此之外,还可以逛到当地小市集,文创自然必不可少。
大余湾的“晒秋”能出圈,不是靠多华丽的包装,而是它找准了“身边美好”的定位。晒的是乡村的生机,晒的是乡愁的温度,更晒的是普通人触手可及的“松弛感”。这样的“有风之地”,难怪能让人一来再来,也难怪能一次次站上央视的镜头。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金玲(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区委编办)
责编:陈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