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省直资讯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文物传播大赛】时空对话——致孙中山先生的一封信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8日16:10 来源:

尊敬的孙中山先生:

您好!

今年是您逝世100周年、中山舰命名100周年。此刻,我站在中山舰博物馆里,仰望这艘历经战火洗礼、承载百年风云的钢铁身躯,追寻中山舰的风雨革命历程,感受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兴衰沉浮的历史,仿佛在向我讲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涌的峥嵘岁月。您对未来的憧憬,已通过代代接力变为现实,您未竟的事业,已有更多担当的肩膀。我们定将铭记您的遗志与牺牲,用心用情传承弘扬您的伟大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您赤胆忠心,敢于舍生忘死,爱国精神永不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一声枪响,如惊雷般划破长空,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那夜,湖北新军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推翻封建帝制的第一枪,终结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打开了通往自由与独立的大门,正是您那“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爱国意志的辉煌结晶。这种爱国,是敢于劈开旧世界荆棘的利剑。您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依然饱含着对国家前途、对同胞命运的无限牵挂,这种爱国,是心怀天下、谋求大同的赤子之心。如今,我们将您的爱国精神融入血脉、化为行动。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帮助近20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这是最深沉、最持久的爱国。“清澈的爱,只为中国”,00后战士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成为了当代军人爱国精神的最高诠释。中山魂,民族心。您的爱国精神与赤胆忠心,将如穿越时代的火炬,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我们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把对祖国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出属于我们的壮丽篇章。

您敢为人先、疾呼振兴中华,奋斗之志永相传

当绝大多数国人仍匍匐于皇权之下时,您已高举共和旗帜,以超越时代的政治远见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响亮口号,不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从兴中会到同盟会,从广州起义到武昌首义,屡败屡战,矢志不渝,这种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正是“敢为人先”最生动的写照。您有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句箴言穿越时空,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警醒我们唯有以同样的担当与创新精神,方能告慰那些在民族复兴道路上披荆斩棘的先驱们。您一生疾呼的“振兴中华”,您未竟的事业,正由我们在新时代条件下奋力实现。从京九铁路南北贯通到港珠澳大桥跨海相连,从“复兴号”风驰电掣到“神舟”飞船巡游太空,从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到乡村振兴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从人工智能、高端芯片核心技术到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等产业集群,您憧憬的“实业计划”正以超越想象的规模实现。当年您在《建国方略》中构想的东方大港、三峡大坝,如今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成为发展引擎。在您曾留下足迹的武汉,长江经济带奔腾不息,光谷的激光芯片正照亮未来。先生,这盛世是否如您所愿?我们将永远铭记您“革命先行者”的功勋,更在新时代续写您“振兴中华”的篇章。

您天下为公、心系人民群众,为民情怀永赓续

您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寄托着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您的为民情怀与当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跨越时空,遥相呼应。您强调的“国家之本,在于人民”,“人民所做不到的,我们要替他们去做;人民没有权利的,我们要替他们去争”,告诫我们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及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您反复强调:“建设之首要在民生”,这种以苍生为念、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穿越时空,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珍贵的价值坐标。您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民有、民治、民享”,而今日中国将“人民至上”写入基因。脱贫攻坚让近亿人摆脱贫困,义务教育普及每一个角落,全民医保覆盖超过95%的人口。我们正在探索的“共同缔造”实践把民意、民智、民心紧紧地聚拢,在武汉百步亭社区,居民通过“线上议事厅”自主决策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在宜昌许家冲村,村民用积分制参与环境治理。这种“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治理模式,不正是您“民族为重、救国救民”在基层的生动写照?我们将永远怀揣“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情怀,以人民满意度作为最终衡量标准,深刻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根本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奉献和担当书写为民答卷。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您看,这盛世,已如您所愿,更超您所愿。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必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同辉共耀,永世长存。首义精神,从未远去,它始终在长江的波涛中奔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里流淌。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杨方丽(蔡甸区水务和湖泊局)

责编:叶辉

为了让更多公众参与、展示个人作品,本次大赛征集预计将持续至8月底,经综合评审后,将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同时择优在主流媒体和博物院宣传平台进行专题展示。

投稿请发送至指定邮箱 xhgmwwcbds@163.com,邮件标题需按【辛亥革命文物传播作品征集】类别 + 姓名(集体名)+ 参赛作品标题规范填写,内容备注联系方式。

点击链接,参与百年辛亥 民族丰碑——“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文物传播大赛!

【责任编辑: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