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在键盘上敲得发僵,揉着酸胀的太阳穴时,桌角亮起的手机吸引了目光——屏幕里,好友双凤发来一张照片,配文道:“小妍,你看去年在中山舰博物馆拍的钥匙扣!”。照片中的金属钥匙扣上,好友们与中山舰的合影清晰可见,舰身残留的弹痕格外醒目,背面 “振兴中华” 四个字虽小,却如一束光,瞬间将思绪拉回2024年那场特殊的主题党日活动。这小小的物件,早已超越普通纪念品范畴,成为百年舰魂的贴身载体,更藏着中山舰博物馆打破时空、贴近大众的文化传承密码。
图源 好友李双凤
锁住时光,唤醒专属历史记忆。中山舰照片钥匙扣最动人的特质,是它作为“时光锁”的价值。快节奏生活中,许多过往会随时间模糊,但印着参观者与战舰合影的钥匙扣,让每段细节都有了具象落点。还记得2024年站在中山舰实体前的那一刻,深褐色的舰体上,1938年武汉会战留下的弹痕宛如岁月的伤疤,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历史。讲解员缓缓道出舰长萨师俊“职责所在,应与舰共存亡”的誓言,那坚定的声音仿佛穿越时空,在耳边回响。支部成员们握拳宣誓时,长江的风恰好吹过展馆广场,带着历史的厚重与使命的召唤。参观结束后,不少同学排队定制合影钥匙扣,从此,它便成为了那段特殊经历的见证者。这枚小小的钥匙扣,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可触摸的过往,目光触及便重温那段历史对话,仿佛再站长江畔的博物馆,聆听百年舰魂低语。
承载精神,凝聚民族认同力量。这枚钥匙扣的重量,远不止金属本身,它藏着当代人对中山舰精神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中山舰照片钥匙扣让厚重的舰魂变得亲近,年轻人不再是隔着展柜看历史,而是把舰魂带在身边,成为精神的携带者与传播者。中山舰照片钥匙扣的受欢迎,本质上是大众与百年舰魂的双向奔赴。它可能挂在上班族的钥匙串上,陪主人走过通勤路,在忙碌的工作中给予精神的慰藉;可能放在学生的书包里,成为课堂外的历史老师,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欲;也可能作为礼物,让中山舰故事与精神传向远方。这种“小物件承载大精神”的方式,让中山舰博物馆不再是孤立的展馆,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文化符号,凝聚起磅礴的民族认同力量,在双向奔赴中铸就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科技赋能,拓展文化传承边界。在博物馆创新发展的浪潮里,这枚钥匙扣亦有广阔升级空间,正可成为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钥匙扣定制时可附上专属二维码,扫码即跳转中山舰博物馆官方首页,通过“初生牛犊”“戎马生涯”“名舰重生”三大板块,实现零距离云游中山舰内部构造,品读英雄舰长的故事,了解其修复保护工作。科技赋能让钥匙扣从“记忆载体”变成“沉浸式课堂”,打破博物馆的物理边界,让没去过现场的人也能通过它触摸百年舰魂,让去过的人能随时“重返”展馆。科技的力量为文化传承插上了翅膀,让中山舰精神得以飞得更远、传得更广。
2025年正值中山舰命名100周年,这枚钥匙扣恰是百年精神传承的微观缩影。它以可触摸的形式让历史亲近,用生活化场景让舰魂延续。当中山舰博物馆以这类文创为桥梁,持续探索贴近大众的传播路径,百年舰魂必将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成为激励更多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妍(蔡甸区教育局)
责编:叶辉
为了让更多公众参与、展示个人作品,本次大赛征集预计将持续至8月底,经综合评审后,将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同时择优在主流媒体和博物院宣传平台进行专题展示。
投稿请发送至指定邮箱 xhgmwwcbds@163.com,邮件标题需按【辛亥革命文物传播作品征集】类别 + 姓名(集体名)+ 参赛作品标题规范填写,内容备注联系方式。
点击链接,参与百年辛亥 民族丰碑——“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文物传播大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