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杨天俊、田江悦)乡村振兴既是重大时代命题,也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新时代答卷。
农产品是否畅销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
乡村要振兴,农产品必须“出圈”。
如何大力推动农产品发展,从而助力乡村振兴。何家沟村、中国绿色发展食品发展中心下属机构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尝试在打造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创新销售渠道等方面下功夫,正在探索一条不同的路子。
有机认证成富民“钱袋子”
连日来的秋雨后,漫山遍野的翠绿竹林映入眼帘,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竹香,咸丰县唐崖镇何家沟的万亩竹林里,秋笋正破土而出。
每年的国庆开始到11月,在咸丰县唐崖镇何家沟,村民都会穿梭于深海竹林采摘秋笋。每年近两个月的秋笋采摘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周吉田是最大的采摘户,预计产量1500公斤。
村民覃美菊介绍,快的时候最多能采摘近500公斤。新鲜采摘的秋笋需要剥壳、焯水、保鲜。出山后,村民拿出竹笋,小刀一划,顺着笋干一转,水嫩的鲜笋便脱壳而出。
秋笋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万亩竹林。秋笋是一种低脂肪、低糖、低热量的食品,其味道鲜美、口感爽脆,是不少人的心头只好,也是当地居民的“钱袋子”。
何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余成江告诉记者,何家沟村林下野生竹笋管护面积达1.1万亩。其中,3109亩已经获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今年将增加葛根、蕨菜1万多亩可利用土地的有机认证。
据推算,该村今年秋笋的产量预计5吨左右。经过有机认证后,秋笋的单价从三四元一斤可升到10多元一斤。
从山林到市场,如何将一根根鲜嫩的竹笋“串”起了一条富民产业链?
今年成片的竹笋破土而出前,余成江、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机农业恩施工作站工作人员都在各自忙碌着。
余成江和唐崖镇有关负责人远赴银川国际会展中心,参加第二十三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参加产销对接大会等专题活动。
参会期间,余成江向有关企业建立联系时介绍,该村各产业年度综合产值超5000万元,希望相关企业进驻,延伸绿色产业链条,做优绿色有机品牌,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带动村民致富。
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机农业恩施工作站,成立于2023年12月,设在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旨在为恩施州乃至武陵山区农产品的有机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与认证服务。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是农业农村部推动有机农业运动发展的专门机构。
在博览会上,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机农业恩施工作站工作人员、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老师谢德斌、雷镇泽向各界推介恩施州有机农产品发展战略,展示了何家沟村适宜的气候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讲述了该村有机农产品认证情况。
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机农业恩施工作站负责人甘倩介绍,有机认证国际上广为认可并大力推广的一种农产品认证形式,是高品质和环保生产的标志,有极高的信誉度,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等化学物质,也代表着更高的收益。
有机产品一般一年一认证。日前,甘倩正忙着和何家沟村、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对接,对即将上市的秋笋进行有机认证,让何家沟村的村民有个好收成。
博览会上讲述有机农业发展故事
在第二十三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于9月25日—27日举行,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银川市人民政府支持举办,集中展示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最新发展成果,为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
博览会期间举办的“有机沙龙”上,谢德斌展示了何家沟村的生态优势和有机产品认证的故事。
何家沟面积 27.8平方公里,林地管护面积3.4万亩,曾获评“湖北省生态村”,其自然风景秀丽,具备发展有机农业的良好生态基础。
何家沟村把握与中绿华夏绿色食品有机认证中心党支部的联学共建的机遇,利用州供销合作社驻点联系村的资源,村两委主动出击,有效争取各级部门支持,并先后前往浙江余杭径山村、恩施市麂子渡村考察学习,探索推动整村绿色有机产业发展,提出建成“全国有机农业示范村”的远景目标。中国绿色发展食品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人曾多次到该村调研,指导该村发展。
该村是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校外实训基地,该校主要负责人多次到何家沟村调研、座谈,探讨进一步支持何家沟村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并携手何家沟村合作建设有机茶叶、蜂蜜等产品示范生产基地,打造有机生产、实践教学、技术研究一体化平台。
该村也是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机农业恩施工作站的实践基地。2023年12月,工作站自成立后,工作人员在何家沟村的有机认证随即展开。
每年3至5月是该村茶叶采摘生产期。为了赶在茶叶采摘前完成有机认证,2024年1月22日,在大雪覆盖的何家沟村,甘倩携团队成员,与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冒着雨雪进行环境评估样品采集,对环境、水、土壤等进行检测。
有机认证,对很村民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为让有机生产理念在何家沟村落地生根,甘倩还带领相关专业学生进村入户科普生态文明知识,介绍有机生产理念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今年,该校新进教师在何家沟进行为期一月的实践学习,帮助该村开展有机生产工作,农学院的畜牧、茶学、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团队也前往何家沟提供种养技术服务,并计划将硒油菜苔引入该村,作为未来有机蔬菜备选品种。
何家沟村具备全域有机农业发展的条件。为了该村有机农业的区域规划与发展,甘倩携团队成员,与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开展全域土壤采集与检测工作。目前,工作站共计采集土壤33份,采样点覆盖了整个区域,预计今年在何家沟申报野生采集面积1.1万余亩。
多方助力促发展。目前,何家沟村已连片打造绿色食品白茶基地1000余亩,取得100亩茶叶、3109亩秋笋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并致力于将山里的野生猕猴桃、蜂蜜、蕨菜、葛根等产品完成有机认证。
奋力打造有机农业核心示范样板
何家沟村有机认证只是一个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机农业恩施工作站工作的起点,立足恩施、辐射武陵山区,奋力打造全国有机农业核心示范样板,这是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恩施职院技术学院等成立工作站的初衷。
甘倩介绍,全国很多国家有机认证的面积已经达到国土可利用土地面积的10-40%,中国的比例约为1%。恩施州2024年国内机构的有机认证面积,不足可利用国土面积的1%,恩施州绿色有机认证市场广阔。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是地方职业院校,服务地方发展是其应有之责,也是其优势所在。近年来,该校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食品营养分析、农产品安全生产及加工等方面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力度,提升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2023年,为进一步加大脱贫地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力度,推进以绿色有机地标为主体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创新发展,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主动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对接,表达服务地方农产品有机认证的诉求。
双方经过多次走访、沟通,最终恩施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州农业农村局,成立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机农业恩施工作站。
工作站成立后,在人才培养、教材编制、有机科普宣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推动区域有机认证基础设施建设,协助恩施州公共检测中心申报成为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定的有机产品指定检测机构,为州内企业提供检测服务。
目前,工作站正在进行恩施州有机农业生产技术规程、恩施州有机农业区域发展影响因素与未来规划等研究,以推动恩施州乃至武陵山区整个区域的有机农业发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