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供销大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中国供销•宜都商贸物流园开园暨庆祝2025年农民丰收节活动在宜都举办。当开园仪式的锣鼓声刚落,园区里的“供销大集”就被挤得水泄不通。游客和采购商围着蜜柑摊位精心选购、批发商拿着订单在冷链区催单——3万余人的热闹场景里,藏着宜都发展的新密码。这座被长江和清江环抱的“两江明珠”,正借着物流枢纽的东风,让“宜都产”加速走向“全球通”,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产业兴、百姓富、城市美”的鲜活模样。
物流园的热闹,离不开农业产业的“硬核”支撑。曾经,王家畈镇的宜红茶要辗转3天才能卖到北上广、高坝洲镇的蜜柑遇上滞销只能烂在枝头。部分茶园接入直供渠道,价格卖出了以前好几倍,以前愁茶叶销路,现在愁茶叶采摘。如今,物流园里的万吨级冷库、智能分拣解决了大问题,顺丰、京东等专线让农产品“当天采摘、次日直达”,物流时间可缩短30%、区域配送成本可降低20%以上。此外,宜都还打造了“沿江蜜柑”“山区茶叶”“平原蔬菜”三大特色产业集群。今年夏粮总产1.47万吨,油菜籽实现单产总产“双增”,土老憨橘醋、荣江生态牛羊肉等多种农特产品通过物流园走进全国商超。畜牧、水产产值稳步提升,“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工业的“筋骨”,才是宜都发展的“定盘星”。走进东阳光科技园,车间里的轧机正将厚度仅0.0045毫米的电池箔卷成筒状,这些“薄如蝉翼”的产品,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核心材料。在宜都建设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大环内酯类原料药生产基地,其产品红霉素占据全球65%以上市场份额;此外,奥司他韦在国内市场占约90%份额。今年4月7日,宜都举办蒲公英首届原料药新质生产力大会,吸引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知名生物医药领域院士、专家、企业家等齐聚宜都,共同探讨原料药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路径。江边的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更是让人眼前一亮,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分四期建设,包含绿色船舶制造、先进船舶制造及充换电配套三大业务板块,形成长江中游绿色智能船舶全产业链基地,目前一期已基本完工,并交付使用,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吸纳1500名产业工人,年建造船舶能力达20艘。不只这些,宜都还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各项指标数据排名靠前,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是宜都把“工业强市”的蓝图,一笔一划地绘成了实景图。
城市的温度,藏在老百姓的日常里。清晨的文峰市集,温馨而舒适,该市集经过半年的改造时间于去年12月“焕然一新”,具有年代感的中式怀旧设计风格、干净整洁的过道、错落有致的摊位,既保留了传统市场的烟火气,又增添了现代商业的秩序美,让人耳目一新,市民对此非常满意。长江小区今年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实现了空间再利用,新增了公共休闲区,拆除了原有围墙,新增了500平方米的绿化区域和口袋公园,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成为了宜都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典范,居民获得感显著提升。 这些变化不是个例,交运局宿舍加装了智能快递柜,取件不用再翻遍门房的包裹堆;老旧小区改造惠及5万户城乡居民;国风婚姻登记处里,新人穿着汉服领证,传统与浪漫碰撞出文明新风。宜都能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靠的就是把“民生小事”当成“心头大事”,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从物流园里的车水马龙,到产业园的满负荷生产,再到社区里的欢声笑语,宜都的发展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这里既有农业的“丰收答卷”、又有工业的“创新答卷”、更有民生的“幸福答卷”。当“宜都产”顺着物流网走向全国,当文明新风浸润大街小巷,这座两江环抱的城市,正以实干为笔,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未来的宜都,定会绽放更耀眼的光芒,成为更多人心中的“幸福之地”。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茂盛(宜昌市猇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编: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