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刘玄夫)10月9日,笔者从相关部门获悉,2025 年国庆中秋节期间,武昌古城 “斗级营” 街区迎来贯通后的首个旅游高峰。据统计,双节期间该街区累计客流突破 50 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凭借 “历史 + 文化 + 体验” 的特色模式,成为武汉文旅市场的新增长点,为城市历史街区活化提供实践样本。
古巷新生:历史构件唤醒城市记忆
“斗级营” 得名于明清时期粮仓斗级官吏聚居史,其青砖灰瓦、木构门楣、石雕窗棂等历史遗存,在街区修缮中得到重点保护。笔者在现场看到,多座历史建筑保留原址构件:徐荣廷公馆旧址已成为 “立中堂民国影像博物馆” 入口,修缮后的传统建筑中嵌入现代玻璃幕墙,形成 “传统形制与当代功能” 的有机融合。
“我们未对历史遗存进行过度改造,秉持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这些构件不是装饰,而是城市记忆的载体。” 项目工作人员在引导参观时介绍,游客俯身细读砖面纹理、触摸历史构件的场景,成为街区里常见的 “文化互动” 画面。
场景创新:沉浸式体验打造文化新现场
10 月 3 日 19 时许,斗级营满斗广场开启夜间文化活动:大象民谣乐队演绎汉味民谣《汉阳门花园》,观众围坐聆听,部分游客跟随旋律轻唱;毗邻的 “斗里有市集” 汇集非遗缠花、手作皮具、地域特色糕点等摊位,摊主与游客围绕产品文化内涵展开交流。
“原本计划打卡周杰伦 IP 展,却被街头音乐会打动。这里不像传统商业街,更像有生命力的文化现场。” 来自长沙的游客说道。此外,有闲戏剧为此 “黄鹤楼下1988” 演绎出“传统”与“现代”文化激烈碰撞,赢得现场观众掌声。
模式突破:“非标商业” 契合消费新需求
“非标准化” 运营模式,精准契合当下消费者对 “情绪价值” 的需求。在斗级营,消费成为文化体验的延伸而非核心目的。带有地域文化标签的商业体成为游客优选,而该街区国庆期间客流峰值接近9万人次,印证了 “文化赋能商业” 的发展趋势。
从历史里分邂逅新业态,到青石板路回荡文化旋律,斗级营通过 “文化场景创新”,将历史资源转化为 “可触摸、可共鸣、可共情” 的活态资产。正如一位游客在留言墙所写:“在这里,我不仅购置了心仪的商品,更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温度。”
此次国庆假期,斗级营已超越 “商业街区” 范畴,成为连接城市过去与未来、融合文化与生活的 “城市会客厅”。其焕新实践不仅实现商业业态升级,更推动城市记忆的活化与传承,为全国历史街区更新提供了兼具文化深度与民生温度的 “武昌经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