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湖北宣恩:奋勇争先,沃野千里擘画耕地保护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0日19:0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郑晓恒)一场秋雨过后,湖北宣恩县长潭河乡马虎坪村山坡上一片繁忙景象,几台挖机正在有序地进行土地平整作业,此番景象正是高质量推进耕地保护工作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宣恩县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抢抓政企共建新机遇,多方面联动、多领域融合,一场新时代的耕地保护行动正在全面升级。

挖机在高罗镇光荣桥村进行清表作业.JPG.JPG

挖机在高罗镇光荣桥村进行清表作业。

改革创新,探索耕地恢复新路径。从“被动保护”到“主动恢复”,宣恩县在持续探索耕地恢复新路径上狠下功夫,狠抓落实。出台《关于全面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工作措施》,以奖促干压紧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强化目标考核任务,从“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守住耕地红线”等多个方面保护好耕地资源;以全省林耕布局优化试点为契机,聚焦优化“山上换山下”林耕布局,将宜耕一般林地与陡坡、零碎、偏远耕地进行置换,推动耕地集中连片,打造高效高产的农业空间;切实开展县域内低效林地、低效园地、工矿废弃地等耕地后备资源摸排工作,统筹开展耕地占补平衡、整治提升、生态修复等项目建设,建立新增耕地奖补措施,以乡镇为单元开展新增耕地项目建设,让全县耕地数量实现稳步增长。

晓关乡黄河村原废弃矿山复垦为耕地.JPG.JPG

晓关乡黄河村原废弃矿山复垦为耕地。

政企共建,打造三位一体新体系。从“政府主抓”到“三位一体”,宣恩县在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建设、市场参与”三位一体新体系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建立“政府把方向,企业管建设”的合作共赢机制,深入贯彻“政企共建、绿色发展”的理念,引进湖北交投鄂西土地整理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参与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和生态修复项目,按照年度新增耕地1000亩的目标不断盘活潜在的耕地资源,通过土地开发将现有的零碎耕地“化零为整”,为后期规模化种植奠定坚实基础。项目建成后,各乡镇积极发动村集体经济组织、镇投公司等多方力量引进市场主体和种植大户流转土地实现规模化种植、现代化种植,以市场运作带动产业发展,以“政府+企业+市场”三位一体高质量推进耕地保护工作。

椒园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高标准农田.JPG.JPG

椒园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高标准农田。

全域整治,激发耕地保护新动能。从“农田整治”到“多元共赢”,宣恩县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推进上有序推进,有效落实。先后实施椒园、沙道沟、珠山三个乡镇试点项目,切实引进社会资本方、经营主体参与项目建设管护,创新“全域+农旅+文旅”建设模式,将从单一主体的行政驱动,转向全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内生性驱动模式。以部门协同、产业融合、整治提升为目标,椒园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以“全域整治+”的多元共赢创新路径,将单一的农田整治模式逐步过渡到农文、农旅、农产多业态融合发展方向,建成多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累计新增耕地1000余亩,在耕地保护、空间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改善等方面成效明显。

珠山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高标准农田.JPG.JPG

珠山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高标准农田。

耕地,不仅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更孕育着产业发展的无限动能。下一步,宣恩县将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引擎,积极推动政企共建模式,发挥全域整治示范引领作用,探索“耕地保护+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凝聚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