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阳新网评大赛㊶】漫评:精彩富川“雁”归来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3日13:24 来源: 荆楚网

在阳新经济开发区的厂房中,返乡创业老板明瑞星的鞋企生产线忙个不停,这生动的场景,正是黄石以“四大行动”激活“归雁经济”的鲜活注脚。近年来,从广东、温州等地归来的创业者们,带着技术、资金与乡愁扎根富川大地,在政策护航、服务暖心、平台筑基的支撑下,不仅实现了个人梦想,更带动乡亲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归雁经济”成为了阳新县乃至黄石市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政策红包精准送,让归雁敢“落巢”。对返乡创业者来说,起步阶段的政策托底往往是敢闯敢干的底气所在,就像种子破土需要肥沃的土壤,创业的火苗也需要政策的东风才能越燃越旺。湖北可兴鞋业董事长明瑞星返乡创业之初,享受了政策扶持,这些政策如同及时雨般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在政策赋能的积极作用下,如今,企业已从当初的代工模式转型为自主研发生产模式,累计获得14项国家专利,产品远销至欧洲、北美及日韩市场。这并非个例,阳新县还针对特色产业推出“四减免三奖补”政策,配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让无数归雁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截至2025年9月已推动全市发放贷款6.34亿元,同比增长22.83%。这些真金白银化作了创业者的“定心丸”。很多创业者们正如当初返乡创业的胡善楼一样,在政策的支持下,不仅自己创业成功,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政策“红包”托举起的不仅是一个个创业梦想,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

服务暖心无死角,让归雁稳“筑巢”。创业路上的“堵点”在哪,服务就跟进到哪,这是阳新县留住返乡创业者的关键。不少人返乡创业时,都曾因不了解政策、办理手续繁琐而犯难,阳新县以“政策找人”的主动姿态破局。人社部门利用大数据,像精准雷达般扫描创业者需求,将专项补贴政策推送到他们眼前,返乡服务小分队化身“贴心管家”,全程跟踪指导,帮忙协助办理贷款申请等难题。这种“政策找人”的服务模式,正是源于阳新县的暖心服务、对创业者的关心关爱,通过整合多部门数据建立返乡人员信息库,发送政策短信,依托“一湖三链”平台,将服务送上门。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让创业者们切身感受到了“回家真好”,彻底打消了创业的后顾之忧,也让他们更有信心在家乡这片热土上大展拳脚。

平台筑基聚合力,让归雁能“高飞”。单个创业者的力量有限,抱团发展才能走得更远,标准化创业平台正是“抱团”的最佳载体,就像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才更耀眼,一个个单打独斗的创业者,只有依托平台形成产业集群,才能释放出更大的能量。在阳新县经济开发区返乡创业园,一批从返乡初期的小厂,成长为拥有 自主品牌、年销售收入年年猛增、吸纳大量本地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案例层出不穷,园区的配套支持功不可没。如今阳新县已建成多个特色创业平台,集聚制鞋及配套企业680多家,“鞋都小镇”跻身湖北省特色小镇。这些平台不仅提供硬件支持,还搭建资源共享桥梁,拿胡善楼的茶园来说,依托产业平台,不仅引入了茶艺体验、民宿康养等新业态,还打通了从种植到文旅融合的产业链,让茶园从单纯的“卖茶叶”变成“卖体验”。这种转型,既提升了茶园的经济价值,也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活力。平台就像一个“创业生态圈”,让归雁们能够在这里共享资源、相互赋能,真正实现了从“小舢板”到“万吨轮”的跨越。

从政策赋能的“真金白银”到服务创新的“细致入微”,再到平台筑基的“坚实支撑”,黄石的“四大行动”环环相扣,让“阳新鞋匠”“茶园创客” 等归雁队伍不断壮大。创业者带回的不仅是资本与技术,更激活了乡土活力。这背后,既有全省政策指引,更有阳新县因地制宜的精准施策。随着“归雁”队伍持续壮大,相信在这片充满乡愁与机遇的土地上,必将绘就“产业兴旺、乡村繁荣、百姓幸福”的壮美画卷,让“归雁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稿件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茂盛(宜昌市猇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责编:田城

【责任编辑:伍佳佳】